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克军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实验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现成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操作不规范。有些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时动作不准确、不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用手而不用镊子,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随手扔在地上等。
3.实验用语不准确。有些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含糊或在进行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忽视学生的参与。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实验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结论的“仓库”,完全没有能发挥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二)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
1.尊重主体地位,激发实验热情。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例如,利用鸡蛋做压强的实验,让学生把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这个事实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实践能力。《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使实验得到了升华。
3.挖掘乡土材料,丰富实验资源。《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其实,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材中的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物体吸热能力强弱的实验,为教学服务。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哪个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4.开放实验地点,激活创新意识。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施;而另有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害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将能极大地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益于他们动手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5.课内外相结合,体验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注重学习的延续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品质。例如,学习电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课外设计安装各种要求的电路,检修家庭照明电路,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并对电学中的规律课外再深入研究。学生在实际探究时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体会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精神及实践能力必定会得到增强。
综上所述,要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3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