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以创新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难点知识用游戏互动或实物等表现出来。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一个三角形,请学生观察后猜一猜它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通过大胆猜想,会产生获得新知的强烈愿望。这时再引導学生探索正确的计算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去创设这样的情境,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
讨论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量和思维容量。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效率最高呢?
一是小组的安排要合理。成员以4—6人为宜,把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同时分工明确,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潜能生向优等生靠近。组长最好实行轮换制,让学生都有机会尝试。
二是确定恰当的讨论时机和频率。讨论一般选在学生有认知冲突的时候,或者问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集思广益才能找到答案的时候。相对于常规的讲授教学来说,讨论需要的时间更多,所以在一堂课上不能出现多次,要适度开展。
三是需要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学生要先有一点时间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中交流想法。如果没有时间上的保证,整个讨论过程可能匆匆忙忙,影响学习质量。
四是教师要加强在讨论过程中的方法指导。教师需要提前强调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需要学生按照哪些程序讨论,该做好哪些记录等。
五是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科学及时的反馈。学生在讨论之后,一般都希望尽快得到反馈。所以,各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要适当板书,重视采纳不同意见。讨论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讨论的结果应允许有多样性,必要时还要进行再讨论。教师在反馈时要善于鼓励,使学生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这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的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去解读日常生活。如在教学“统计”的内容时,教师先设计一个小象过生日的场景:大象妈妈买来许多水果招待小象的朋友。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现这些水果,请学生数一数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多少。学生数出的结果若不同,教师可以重放一遍课件,并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数清了,同时也掌握了统计数字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轻松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6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