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是枯燥地灌输知识,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入改革创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影响小学生语文创新精神培养的因素
  1.1 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規律,并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分析所学知识,深挖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熟练掌握学习要点,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灵活制订有差异性、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开发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新世界和新事物,为培养其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1.2学生的素质培养
  新教育目标规定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促使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大多数教师都能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进行教学,但是依然存在着问题。比如,对新教材揣摩得不深入,对教材内容研究得不彻底;受固有思维的禁锢,过度注重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长,造成学生偏科严重等。这些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将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1.3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优劣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主动融入学习中去,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优良品质。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2.1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小学生进行创新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只要教师能够合理挖掘,就一定可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唤醒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发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积极的情感是小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比如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生命的壮歌》时,文章用词精准,语言严谨,尤其要注意“肆、臭、俱、陵”等字的写法和“束手待毙、肝胆俱裂、肆虐”等词语的意思。我给小学生播放了制作的电子课件,渲染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羚羊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冷静。接下来我让小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说出一些有关动物自救和逃生的有趣故事,然后继续拓展,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怎么自救?然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注重拓宽视野,培养学生提问意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多研究,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为学习奠定基础。首先,教师需要将创新放到教学的首要位置,打破传统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他们小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并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将问题解决掉。比如,在讲解《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完成整篇文章的讲解之后,学生已经认识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向学生继续提问:“同学们这篇文章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有的学生就会想到:“老师,如果当时江面上的大雾没等借箭完成就消失了,那么诸葛亮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的学生说到:“如果当时曹操放的箭带火,那么诸葛亮的计策也不会成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而不是当场否定,更多的是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3鼓励提出质疑,呵护创新萌芽
  对待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学生对于某个知识会有自己的感受,这些独特的见解和疑问就是创新的萌芽。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差,经验和知识积累得还比较少,有时可能他们提出的想法是很幼稚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此时教师要倍加重视学生的这些质疑,因为这些质疑的背后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质疑会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害怕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实际上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要鼓励进行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比如在《乌鸦喝水》课文教学中,通过阅读课文已经知道了乌鸦通过投递小石子的方式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此时有学生可能质疑:“如果身边附近没有石子怎么办?乌鸦已经这么渴了,不能让它在远处一个个找来石子吧?”这位学生的思考方式令人惊讶,教师在鼓励他的质疑后,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经过一针讨论,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方法:“衔来一小根树枝,在瓶子中沾水,这样也可以喝到”,创新精神由此发芽生长!
  结束语
  教育有着两面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抹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是国际教育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的观点。教师作为学生基础语言的启蒙者,应该时刻谨记自己担负的重要责任,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改革创新新思路,真正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思考,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玉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J]. 学周刊,2017,9(9):117-118.
  [2]成丽.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刍议 [J]. 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3]谢贵娟.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J]. 读与写,2015,1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