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指导小学数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130-01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 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 重学生的氛围和环
  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 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1)动手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 “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
  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它
  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 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歡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 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已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即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井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6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