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优化与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思考
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要求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进行改革,以便有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进步与发展。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并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再根据各个层次的学习制定教学的计划,帮助学生们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升,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一、教學对象分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确保自己可以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数学基础、兴趣爱好及心理素质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及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水平,是班级的优等生;B层次的学生是数学知识与认识水平一般,具有积极学习态度的中等生;C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习和理解能力均较差的学困生。当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并要求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层次,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层次实则与自己的学习态度及表现情况息息相关,如果表现得好,就可能会进入更高层次,反之亦然;同时,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以便适时地调整学生所处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所处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让A层次的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并可以恰当地扩宽学生的知识宽度与广度,并学会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第二,要让B层次的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并结合大纲的要求,促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升;第三,要让C层次的学生理解课堂主要的教学知识点,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概念,进而达到合格的水平。
比如,在教授“认识简单的分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B层次的学生为主,并分别针对A/C两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B层次的学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教师应该让B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简单分数的含义,学会用分数表示操作结果,同时还要学会根据操作结果表示分数,从而实现分数与操作结果之间的互换,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分数进行描述。对于A层次的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升教学的目标,使他们在达到B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学会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其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只需要求他们学会读分数、写分数并正确的认识分数,学会通过基本的操作表示分数即可。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分层,要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位学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层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我们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非常正常,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展开教学。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只有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才可以确保学生都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教授“长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求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一类十分基础的题目,教师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A层次的学生应该了解题意,熟练地掌握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而C层次的学生应该理顺解题的思路,了解基本的解题方法。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评价与课后作业等环节实施分层教学,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宋金花.重视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陈春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好家长 2018年90期
[3]邹雅红.小学数学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3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