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需要教师关注教学细节,开展好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课堂评价;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感觉内容太多、课时太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吃力。其实,新课程内容安排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的,如何更好顺应课改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怎样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去完成更多的课程内容,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它迫切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钻研,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细节
  这里所说的教学设计不是指学习背景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等大的方面,而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细节问题。
  1.掌握本学科课程内容体系
  只有掌握了数学学科的课程体系,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因式,而十字相乘法对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进行初高中衔接时予以补充。又如我省数学必修内容的安排是按照1、4、5、2、3的次序,这就需要教师把必修4、5中有关计算机编程的问题放到后面处理,对必修5中的线性规划最好放在学完必修2中的直线方程之后处理。
  2.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
  教学深度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要做到既让学生吃饱,又让学生消化好;教学广度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例如,我在讲不等式一章时就犯了一个错误,新课标已经明确规定取消高次不等式和无理不等式的解法,但在教辅资料上仍有高次不等式出现,我当时的想法是讲这点东西用不了几分钟时间,就当给学生扩大一点知识面,所以没把这些题目删掉,结果发现学生在遇到难度高一点的高次不等式问题时不知取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这类问题,偏离了重点。
  3.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正确使用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但各种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情景设计,有的虽然十分引人入胜,但情景单一,运用也不够贴切,不适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我给学生在网上找了一个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图片,当时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但许多学生不知道玻璃金字塔,所以追问什么是玻璃金字塔及其来历,这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相反,我给出的鸟巢、水立方等图片由于为学生所熟知,又能体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从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
  一节课不管是采取讲授式、师生互动式还是学生自主探究式,只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教学就一定是有效的。因此,设计课堂教学一定以怎样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如在“等比数列求和”教学中,教材中一直采取的是国际象棋的例子: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要求国王给他的奖赏是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放两粒,以后每个格子里的麦粒都是前一格子麦粒的两倍,问国王是否能满足发明者的愿望。提出这一问题后,完全可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中,如果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参与过多,虽然可以提高课堂容量,但学生失去了探究的机会,体会不到发现新知的快乐。相反,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中,思路简单的方法运算很难完成,运算简单的思路又很难想到,这就需要教师多引导、多提示,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5.处理好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新教材将有些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成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呈现。如解析几何、计数原理与概率,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内容的认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分别适合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考查的需要,但这些知识在教学处理中总有藕断丝连的感觉,教学中究竟哪些知识在必修中渗透,哪些内容放到选修中处理,需要慎重考虑。
  6.处理好新教材中内容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学生获取知识不再由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唯一提供,还可以从教师个人及师生互动中获得。对于初高中教材都没有出现过但高中需要直接应用的有关内容,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呈现给学生,如三角形的各种心、圆内接四边形及外切四边形的特点、切割线定理、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因式等。
  二、开展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营造竞赛式或辩论式的课堂氛围
  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证明题时,在一个学生写出答案后,我对学生又提出一个要求,看谁给出的证明最简单、逻辑最清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算法教学中,让一个学生学画出程序框图或写出程序,其他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因为某一步骤是否正确经常引发争论,促使学生去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
  2.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最初在教案本上看到“课程资源”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很理解,到网上查了一下,才明白各种教学材料及蕴含课程内容的素材只要是符合课程标准的都是课程资源。要想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在讲“对数运算”时,引入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教材例题中又恰好有地震级别的计算方法,在引入新课时告诉学生,实际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地震发生,这时学生感到难以置信。接着告诉他们:但这些地震都是三级以下的地震,根本没有震感,五级地震才会有明显的震感。那么汶川发生的八级地震的破坏程度与五级地震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请学生学习完对数运算之后来解答这个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探讨,从对数运算法则的研究到这一问题的解决,都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状态。
  3.恰当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使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新教材对立体几何的处理首先是直观和经验,接着是抽象;在投影上展示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时,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不能用投影代替板书;播放速度要适当,使大多数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问题;不可以一味地用直观代替空间想象,否则很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有关立体几何问题的推理和证明时,就要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能力,通过画简单直观的图来证明问题。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学生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但新课程提出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断适应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就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并善于主动地去探究新内容。这就要求对一节课的评价重点,应重在評价学生的学,然后是评价教师的导。对于学生的学,关注点不仅仅是学生有没有学会知识这一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如何,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不能让学生过分依靠教师的灌输与讲授,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之下,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学习更多的知识点。一些较为浅显的知识点是不需要教师大讲特讲的。因此,一节好课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学会与人合作,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其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的变化,对于一些浅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引,主动地去探究就能够解决,然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认真讲解。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只有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柳福提.对探究式教学的理性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6,(04).
  [2]王淑云.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硅谷,2009,(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