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几大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美术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怀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从把握学情、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学科互补等方面入手,研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29-02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心智发展不太成熟的初中学生普遍对美术课缺乏兴趣,甚至一小部分学生对美术课有抵触情绪,致使美术教师难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面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尴尬境地,如何才能让教学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还能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从而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初中美术教师的热门研究课题。
  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学情,激发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来体现学生个人的特色,进而让美术教学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首先,美术教师应对不同学生在个性、能力上的差异加以关注和重视,通过相互帮助和协作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美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美术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而面对部分对美术没有兴趣或者是不具备一定绘画天赋的学生,教师不应强迫其学习,而应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这部分学生掌握基本和简单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即可。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完成的应付式作业,美术教师不要一下子就否定,而是可以从中挑出有“独特”想法的作业作为课堂上的一大探讨内容。记得画家曹不兴为孙权在一扇屏风上作画,在画到一筐杨梅时,不小心滴了一滴墨在上面,但又无法清洗。于是,曹不兴就即兴发挥,将错就错,将这个墨点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苍蝇。这样不仅将错误巧妙地化解掉,同时又更加衬托出杨梅的新鲜和甜美,可谓是妙笔生花。所以面对一些“独特”的作品,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起想办法进行弥补,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热情和兴趣。与此同时,对于在美术学科上有着过人天赋且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挖掘和开发他们在绘画方面的能力,从多个角度,用多个题材让他们打开创作的思路,适当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美术教师平时可以多带领他们看一些美术书籍和作品展,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并增强其探索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现有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联系实际,巧用手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立足美术的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发挥潜能。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动学生兴趣、调节气氛的内容、手段融入课程教学中。如多媒体、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等。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师的教学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正确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
  初中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往往是欣赏课,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课堂将会非常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教师不妨尝试不再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带着学生走出教室,一起去参观校园优秀课堂习作展(学校的走廊、软板楼、艺术楼一楼大厅) ,这些作品中有历届学生的优秀习作,也有美术组教师的作品,什么内容题材的都有,学生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教师可以在一一讲解这些作品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巧妙地穿插进去,并提出这一学期的主题课程创作计划。学生在观看了往届作品之后,创作欲望被激活,可以说他们对美术主题课程创作充满了期待。
  教师通过这一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收到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既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可以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和審美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尤为重要,这也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美术教师可以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沙发靠垫的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现有的资源中发现跟图案有关联的知识,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创设情境,视觉冲击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视觉艺术,视觉冲击在美术课堂上必不可少。在美术课堂上创设情境,制造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视觉盛宴,是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如《盛世汴梁》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来了解汴梁城的繁华景象。如果干巴巴地讲《清明上河图》,笔者认为感兴趣的学生应该不会很多,于是课前笔者先找来手卷《清明上河图》,在教学时找两位学生将其慢慢展开,并分别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之后在屏幕上滚动播出《清明上河图》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学生走到作品面前,仔细观察图中的景象,并引导他们抓住图中交通工具和服饰特点,加深他们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视觉冲击,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两样道具,比如宋代的服饰和石拱桥下停靠的轮船的模型,把学生慢慢带入情境中感受,并请一位学生穿上宋服,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服饰领口和胸襟的细节特点,让学生在纸上试着画出来,同时出示一组宋代服饰图片和交通工具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宋代的汴梁城和今天苏城津梁街的不同。最后让学生用刮画纸的形式描绘出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景象。
  四、学科互补,拓宽视野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又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学科内容、剖析理论知识,甚至有些知识,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完整,而运用图像符号则可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视觉美感,从而使教学成为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美术教学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可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插图,使文字与绘画密切配合,以此增强讲课的艺术效果,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记得笔者在讲山水画《富春山居图》时,学生一下子就发现其与语文课本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插图一致,于是笔者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黄公望晚年隐居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结合起来一起欣赏,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来感受黄公望在创作此幅作品时的心境,以及他眼中富春山两岸的独特景色风光。又如美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平面构图设计时有效利用电脑技术,以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融合。
  除此之外,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美术教师首先要有精湛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心和责任感。其次,教师自身的魅力也会影响学生对美的感悟,因此教师应重视组织教学的语言和维护教学形象,使自己的个人魅力延伸到美术学科的魅力上,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到学习这门学科的乐趣。最后,在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钻研教材,备好课,教好课。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形成,让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怀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  参    考    文    献  ]
  陶旭泉. 管窥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程的品貌[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6(5):26-2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