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数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其相关理论与方法日益成为计算机、经济、机电、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大学数学该怎么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成为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126-02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各高校針对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实验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成果,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一
  大学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知识理论偏重,应用性不高,很少有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引入实际案例的创新性教材,现行的教学内容编排程序基本上是定义、定理、性质、例题、习题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学手段多数是黑板加粉笔,虽然偶尔也借助多媒体,但是就大部分课件(PPT)的内容而言,只是演示教材内容,没有切实制作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课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几个自然班级集中授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老师认真、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课下完成作业,期末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认为达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是: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上课时多数老师采用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偏重于严谨地证明和逻辑推理的讲授,而对于相关内容的产生背景和应用很少涉及,这样导致教师的引导作用缺失,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体验感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会使学生感到数学难学,产生厌学的情绪,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扼杀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悟性和潜力,甚至对大学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产生质疑,直接影响了大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数学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研究的对象是变量和函数关系,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面对数学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大量的逻辑推理,导致学生的思维没能及时转变过来,使他们觉得大部分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另外很多学生从“高压态势的中学”进入大学,新鲜感十足,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足够清晰的学习目标,长远学习的动机缺失,不能及时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内容的变化,没有及时找到学习大学数学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松懈和迷茫。上课时过度依赖教师,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和深入思考问题,课下的学习只停留在完成作业的层面上,不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过的很多内容都成了“过眼烟云”“似曾相识”,不能深刻理解数学思想和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不能熟练应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了内在的驱动力,甚至不少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过”和“不过”。严重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首先需要改革教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理论体系大同小异,知识理论偏重,应用性不高,导致学生缺乏以教学主体地位参与教学过程的客观环境,因此急需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引入实际案例的创新性教材。本人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一档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深有感触,这档节目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很多实验和体验将相关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而且很生动,不论是参与者还是聆听者,大家精力集中,趣味横生。由此想到,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数学文化、数学发展简史和相关专业实际案例的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和有关内容的发展历程,通过增加有效的措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相应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实际应用。我们在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知道它的来源和简单的发现过程,深刻理解那些看来枯燥、抽象但又似乎天经地义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并不是数学家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来源和背景,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案例与课后思考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导数定义时,可以首先介绍牛顿、莱布尼兹两位数学家的简历、在微积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他们在不同背景用不同方法和形式对微积分所做的贡献,那么很自然想到,当年牛顿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肯定要计算速度,这样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瞬时速度的例子给出导数定义。学生了解了导数概念的由来,就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这样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才能够是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交融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相关的数学理论与数学思想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时,除了讲述理论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将相关问题(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收入最大化)归纳为数学建模题,并侧重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特别是“材料最省、容积最大、高产、优质”等问题,常常可以归纳为数学上在一定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在这种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大学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从大量做题关注问题答案的高中数学转入大学数学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和有效掌握大学数学的学习方法,必须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尤其上课时需要逐步形成深入理解数学定义和相关内容的习惯,侧重于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思考过程,逐步从只关注解题方法和问题答案的学习中抽离出来,独立思考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认真反思学习内容,才能熟练掌握大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进而提升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完善成绩评定制度
  实行多元评价体系,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改革作业内容,注重学习过程的评定,由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与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任务,突出个性化,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淡化理论知识的考核,适当减少考核的分值权重,较好地稳定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成绩评定制度应从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学习过程。
  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大的课题,有了适合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从大学数学的第一课开始,它不仅对大学数学教学的相关人员提出了挑战,也对相关的部门和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投入,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都参与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提高大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丽娟.浅谈对大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3,(23):201.
  [2]宋晓辉.高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6):249-250.
  [3]程少华,陈伟青,刘林.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5(5):156-158.
  [4]刘涛.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47-49.
  [5]李小军.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7,(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