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生活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刍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忍耐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理性精神;生活;批判精神;忍耐性;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8-0011-01
  理性是人类应有的品质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其意义与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形成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它是认识的深化,是抽象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的和内部联系的概括与反映。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忍耐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生只有拥有怀疑和批判精神,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展开交流与合作,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进而不断纠正错误认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引路人,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把追求真理作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正确看待和思考教学内容,不要盲目迷信书本,更不要盲目迷信老师,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教师探讨和辩论。
   二、培养学生的忍耐性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情绪既可以让人们产生积极良好的反应,也可以使人们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甚至还会让人们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并付出惨痛的代价。人的情绪有天生的也有后天控制的成分,控制情绪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学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控制源于人的个性修养,而个性修养又受其所在环境与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管理情绪,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
   在情绪控制教育中,教师要选取一些生活事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典型事例,阐释控制情绪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教师应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忍耐性,督促学生加强自我修养。例如,要求学生面对父母的唠叨时不表露出抵抗情绪,与家长出现意见分歧时不大声争吵,遇到困难时不在别人身上胡乱发泄。只有不冲动,懂得忍耐,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培养自己的气度,提升自己的素养。要知道,凡成大事者都须有过人的肚量,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并可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忍耐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理性精神推崇逻辑思维。麦肯锡认为,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它与逻辑推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理性思维是一种超出人类感觉和情感的高级认知行为,理性思维包括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逻辑思维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问题,揭穿表象,直抵真相。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具象与抽象中有规律地思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和烟酒交朋友”一课按照逻辑顺序先后阐述吸烟喝酒的危害、要不要劝阻吸烟喝酒的人、怎样劝阻这三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按照这三部分内容的顺序提出问题,让学生逐一思考,然后带领学生再逐一、递进式地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如,在“正确对待智能手机的诱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分辨诱惑”“质疑解惑”“拒绝诱惑”三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各设计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均以智能手机的使用为焦点,以点带面地帮助学生构筑一个基本的道德思维结构。为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层层分析,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分析问题,最终学会通过科学的思维模式自主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四、结束语
   理性精神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作,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担起这一重任。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生活,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性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董继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大学生理性精神的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2]王爱兵.绽放思想品德课的理性之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3).
  [3]黄伟.思想品德课培育理性精神的五个维度[J].中小学德育,2016(06).
  [4]蔡佩萍.引入生活话题 孵化理性精神[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1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