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对话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切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注重课堂前的学习,搭建学生与本文之间对话的平台,有助于逐渐消除学生与古诗词文本之间的隔阂,产生更有灵性的碰撞。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遵循着以知识为本位的模式,在这种带有强制性和单向灌输性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垂直关系。这对于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个性特征鲜明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其缺陷已经开始日益显露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师需要通过对话促进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这种对话,不仅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又包括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一切对话的基础。
  在学习《春望》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初步把握诗的基调、氛围,在学习之前让学生课堂预习:
  用4个字的词语写出你心中的《春望》、你理解的《春望》。比如第一句“国破山河在”,你可以写成“国都破败,山河犹在”;比如“烽火连三月”可以写成“烽火连天,三月不绝”。两大组负责前四句,两大组负责后四句。
  课前所做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再创作,在对比中把握诗歌的韵律和炼字,从而能够“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对诗人说话”。
  在经典文本阅读中,古诗词是其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然而古诗文教学,常常令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一堂课下来,老师们殚精竭虑、神采飞扬、如痴如醉,学生却还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一片茫然无知。如何才能令学生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通其意呢?在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思路开展展示课,来形成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展示课:行路之难——不难(对李白优越生活处境的表层理解)——选择的难(对诗人的人生志趣的理解)——超越“难”(体会诗人乐观昂扬的生活态度,展现诗人的精神内核)。
  相较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展示课,会更加准确的切入,环节设计能够由易到难,符合这个年纪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符合他们理解诗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规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老师出示了李白的画像配图,辅助学生理解这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有着铮铮傲骨的李白。
  接受理论和解释学都告诉我们,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此理。因此,对话教学完全应当给学生多元解读、自主发现文本涵义的空间。但是,真理往前多跨出半步往往就走向了谬误。如果把有创意的对话理解成不顾作品的意义而随心所欲地“自由理解”,则只有“创意”而无“对话”了。这里的关键在于,创造的基础是对话,不能抛弃作者的本意。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对话,就是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理解”去对话,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前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文本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对话与生活相联系,用对话去影响生活,等等。有创意的对话,只能生长于对学生独特见解的珍视,更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引导。对话文本,能帮助学生克服个人生命局限,感受人生的博大、人性的光芒,触摸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起来。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上就是诵读,而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习李白《峨眉山月歌》的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感受诗人李白的创作思想和情怀。
  在课文中,编者加上了这样一段按语: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从船上可以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漂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用心把握诗人作诗的风格。诗人李白因为远离家乡,将现实触动其产生的思乡感受通过诗词抒发出来。诗人的喜怒哀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诗人自身的生活遭遇都是不可分割、密切相连的。所以说,我们在对这首诗进行学习和赏析的时候,先要对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情感进行细致的了解。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典诗词教学前,需要积极发动学生主动搜集对所学诗词的作者进行资料,与诗词的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
  建構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生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能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而学生对文本意义思想感悟的多元又必将引起学生之间认知、情感、智慧、灵性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珍惜学生富有个性的“智慧、灵性的碰撞”,让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张扬与展现独特魅力的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52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