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学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学性顺应了教材的要求,能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将文学因素注入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
关键词:文学性 文化品格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89-02
1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学性的必要性
1.1 渗透文学性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课堂尤其是阅读课堂无疑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品格,这就必然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文学性的角度去讲解阅读课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文本解读,共同探究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在主题意义。
1.2 渗透文学性能够顺应教材的要求
江苏现行的教材《牛津高中英语》课本11个模块中涉及到的英国、美国和法国的作家、诗人共有约17位,作品约17部。在此举教材M8U1为例,本单元的主题就是文学作品欣赏(Appreciating literature),其中在阅读课文Reading板块就提到了英国作家Dickens和其作品《Great Expectations》、《Oliver Twist》,以及女作家Jane Austen及其作品《Emma》。在Project板块的阅读材料中提到了著名诗人Robert Burns及其作品《A Red, Red Rose》,学生还被要求背诵这首传世经典诗歌。还提到了John Keats、Samuel Coleridge、William Wordsworth。由此可见,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编排就是把英语教学和西方文学有机联系起来的。教师在讲解这些文学阅读课文的时候势必要渗透文学性。
1.3 渗透文学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欣赏是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它以文本以依托,但又不拘泥于文本。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往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以讲授的形式对学生灌输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文章主题的探讨。相反地,教师如果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注重渗透文学性,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精神解读文学作品,使学生主动对话作者,寻找并发现文本意义,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分析批评的能力和理性思维的习惯。
2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学性的策略
2.1 在课本教材中挖掘文学元素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材《牛津高中英语》课本11个模块中涉及到了很多的西方作家及其作品。教材中的这些鲜活的文学元素,有着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文化主题。教师应该要关注文本更深层次的含义,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引导、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文学性解读,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8U1介绍了狄更斯及其作品《远大前程》。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引用Francis Bacon(培根)的一句名言“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接着向学生介绍狄更斯和他的写作风格,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同情那些穷苦人民和受压迫者。因此在《远大前程》里,他通过主人公皮普(Pip),一个社会底层平民男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全景,读者可以找到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缩影。在Further reading阶段,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这篇小说的五要素,即setting, theme, characters, plot and symbol。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being a gentleman? What should we do to achieve our great expectations?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什么才是真正的绅士、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和前程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深入地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努力成为“a keen reader, a smart reader, a sharp reader, a critical reader and a cultural learner”。教师以这样的形式,一步步地探讨课文蕴含的文化主题,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在教学资源中拓展文学内涵
除了教材之外,在高中阶段教师应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英语文学名篇以及经典短篇小说,以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其人文素养。课堂上,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即when, who, why, what, where and how,让学生故事梗概和文中人物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同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寻找作品的难点和欣赏优美的句子,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课堂效率。
比如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美国作家O. Henry(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Cop and the Anthem》《The Gift of the Magi》《A Service of Love》《The Last Leaf》。欧亨利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其中《爱的牺牲》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画家和一个年轻音乐家的故事。这对极其热爱艺术的恋人都在为了艺术梦想而打拼,都相信“當你爱好你的艺术时,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可是,因为经济拮据,为了对方可以追寻艺术梦想,两人都悄悄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读到这里,学生们都特别感动,此时就针对这个文学作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学生们都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的主题是“真爱是需要有牺牲的,只要彼此之间有真爱,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另外,在无情的现实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有情有义、温暖的一面。”这样一来,笔者既完成了对文学作品的品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社会理想。
2.3 在朗读和表演中深化文学情感
英语文学阅读文本是情感因素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发现文学作品文本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巧妙地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体会蕴含于课文深处的情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更能触动并升华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带给他们的思考角度也就不同。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加强对英语文本的解读能力。
比如,教材M8U1的Project的阅读课文介绍了苏格兰著名诗人Robert Burns及其诗歌“A Red, Red Rose”。它充满了象征意义,诗人在诗中把他心爱的女孩比作一朵美丽的红玫瑰和一首婉转悦耳的乐曲,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教师在这堂英语文学阅读上,可以首先利用音频播放了这首美丽的诗歌,接着邀请几位同学分别进行朗诵,最后请班内的同学们一起声情并茂地吟诵这首经典诗作。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其他三位浪漫主义流派诗人John Keats、Samuel Coleridge and William Wordsworth。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近并了解这些浪漫主义诗人及其代表作,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这些诗歌,去感受英语语言以及诗歌之美,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的兴趣。
当然除了朗读经典诗歌之外,教师还可以有让学生对所学文本内容进行恰当的表演,不仅可以强化所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后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增加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
3 结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学性渗透,对于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英语教师要积极挖掘适合学生兴趣和水平的英语文学作品,将文学因素注入到英语课堂中,不断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 穆晓艳,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常熟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