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本质打造灵动课堂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关注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有序的数学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教师要基于数学本质,创设数学情境;基于数学本质,开展探究活动;基于数学本质,细化过程反思;基于数学本质,深化数学应用。
关键词:数学本质;数学情境;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灵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1-0081-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形成技能,更要积累数学学习经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更具灵动性。还要突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感悟,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一、基于数学本质,创设数学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数学学习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就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知识理解得越深刻,知识建构也就越牢固。例如,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分铅笔的情境,引入学习活动。教师出示情境图:把60支铅笔(整捆6捆,每捆10支)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支?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怎样计算?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时,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60÷3。生2:结合图示进行操作,把6捆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20支。生3: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生4:60是6个十,6个10除以3,得2个10是20。生5:6÷3=2,60÷3=20。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6个10平均分成3份,根据 6÷3=2可以推算出60÷3=20。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分铅笔的情境,抓住数学平均分的本质,直面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分一分的方法探索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学会口算得数,避免了非数学因素干扰,直接用已有知识说明想法、交流算法,发展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基于数学本质,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数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过程,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篮球场的长和宽,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说一说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思考:怎样计算篮球场的周长?学生独立思考、列式、交流,从长方形的特征思考算法。生1:长方形有4条边,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长度,可以把4条边连加起来。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可以先算2条长,再算2条宽,最后相加就是周长。生3:也可以先算出周长的一半,就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就求出周长。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教师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特征探究长方形周长的算法,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现象到本质,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认知由碎片化整合成系统化。
三、基于数学本质,细化过程反思
反思是數学学习中的重要活动,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中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意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入手,围绕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思考与总结,对知识要进行深入理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思路与方法,加深对数学转化思想的体验和感悟。(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以建立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2)把陌生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熟悉的长方形,进而推导其面积计算公式,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反思,学生能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兴趣,体会转化思想,发展观察、比较、想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四、基于数学本质,深化数学应用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在有效的练习中形成的。通过数学练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练习的基础性和针对性,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花圃的形状,怎样求花圃的占地面积。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面积所需的数据,并进行计算,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上把握数学本质,从微观上实施教学。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要围绕“本质”做文章,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在积累学习经验的同时,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楷.创设灵动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3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