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课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途径。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科学课堂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这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的教学。
  一、认真准备实验器材,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选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材料,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课时,要探究水滴和油滴滴在玻璃上的不同点时,在寻找合适的玻璃材料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先尝试滴在载玻片上,但效果不理想,也找了其它的一些玻璃材料,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后来尝试把水滴和油滴滴在一块干净又有点粗糙的玻璃上,这样就能很清楚直观地观察到水滴在玻璃上是圆的,油滴是扁的,从这里也体现了科学探究实验器材准备的重要性,实验器材必须具备科学性、有效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探究活动。
  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学生能否有序、有效进行探究实验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上《摆的研究》这一课时,我先展示了两个摆,一个是塑料球作为重物,摆绳较短的摆,还有一个是铁球作为重物,摆绳较长的摆,把两个摆拉开相同的幅度,同时摆动,学生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塑料球的摆摆动较快,铁球的摆摆动较慢,我适时提问: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猜测: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有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提醒学生每个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学生分小组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派小组长上台交流实验方案。这样在设计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三、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要求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完成的实验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探究。在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和探究任务,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探究活动的要求。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但由于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有时候会出现操作过程没有按照顺序,少做或者漏做,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例如在做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上的滴液比较实验时,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要求很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滴液滴时要注意哪些問题?刚开始只是简单地以文字的形式用实验小提示在课件上呈现:“滴液滴的高度要一样,水滴和油滴各一滴同时滴在同一种材料上,液滴之间要保持距离。”让学生自己阅读实验要求。最后发现他们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验的提示去操作,所以出现了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如果这个实验准确地按照提示去完成,实验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后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实验操作的注意要点拍成图片,再结合文字,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课件呈现,这样把一些抽象的过程用具体形象的图片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注意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也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能更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自制实验器材,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方法
  自制教具不但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而且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取材容易,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一课,我们自己制作了一个带有圆形底盘的摆,取材比较容易,自己购买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塑料转盘,然后用塑料水管作为支架分别放在转盘的左右两端,用胶水固定,再在中间制作一个摆,这样的一个自制教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实验的效果也相当明显,提高了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五、及时反馈,重视实验的交流和总结
  同样的实验器材,但不同的小组操作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当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发现问题,学生自己通过思考与交流后认识到以后的实验要如何操作。比如《摆的研究》这一课,在实验汇报数据的时候,大部分的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但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出现了误差,这时候可以让这些小组的同学来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他们通过分析和讨论后,找到了原因,然后再次进行实验,修正了原来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六、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开展探究实验
  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就有丰富的实验资源,校园里有一些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比如在校园里可以很容易找到蜗牛、蚂蚁等一些我们要观察学习的小动物。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更多方面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比如种植凤仙花,学生可以在校园的生物园地种植凤仙花,方便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学校的周围环境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在学习《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周围观察土壤,采集土壤标本。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优势优化科学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关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关注细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5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