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英美文学教材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材建设事关外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对比、总结国内近40年来出版、引进的85种英美文学教材的编写特点、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课题组提出整合教材编写团队、更新教材内容、创新编写体例、研发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加大国外优秀教材引进力度等对应策略,以期推动国内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材建设;编写体例;数字化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G64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014-04
据统计,我国有2800多所高校,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20万,人数超过历年之最。国内目前设有外语院系1200多个,每年英语类本科专业(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毕业生约22万。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共有翻译本科办学院校152所,全国高校设有英语专业748个。英美文学课程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美文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出版关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外语专业教材建设显得越发重要。
一、英美文学课程的属性和重要性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描述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 该大纲所列的专业必修课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专业选修课包括:英美文学史、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语诗歌选读等。
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 该文件将外国文学列入专业知识课程,将英语文学导论列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将所学外语国家文学概论列入翻译专业核心课程,将英语文学选读列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质量和师生的教学效果。
关于英美文学教材建设问题,国内学者做出了可贵的探索。顾弘、杜志卿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国内常用英美文学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3]。胡亚敏研究了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类型、编写立场、逻辑思路、编排风格,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启示[4]。陆春香结合国外英美文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分析了国内教材中存在的弊病,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5]。本文将聚焦1980年以来我国外语专业英美文学教材编写、出版、使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现存的问题与不足,并在调查研究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推动新时代我国外语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近40年来外语专业英美文学教材建设、使用的现状与特点
近40年来,我国共出版、引进英美文学教材80余种,成效显著,新作层出不穷,经典教材不断修订再版,教材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基本满足了国内外语院系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进而了解英美文化的需求。文学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教材出版的主体是国内著名出版社,大多以某些著名大学为依托,如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大学术团队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下称外研社),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雄厚科学研究实力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下称外教社),依托一流大学清华大学研发队伍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依托外国文学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出版社等。
二是教材来源可分为国内学者编写教材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国内的英美文学教材大多是由国内学者编写、国内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供国内外语专业师生教与学之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日渐增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卓越-亚马逊公司、外研社、外教社等顺势而为,着力从英美等国引进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经典文学教材,如外研社引进的英美文学文库共计30册,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British Poetry(《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English Novel (《哥伦比亚英國小说史》) 、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Fiction Since 1970 (《当代美国小说:1970年以来的美国小说介绍》),剑桥出版社推出的Modern American Drama from 1945 to 2000(《1945~2000年的现代美国戏剧》)等。
三是教材按类型可分为:文学史(如河南大学刘炳善教授编写的《英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常耀信教授编写的《美国文学简史》等)、作品选读(如陈嘉教授主编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陶洁教授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史选结合(如吴伟仁教授出版于1990年的经典教材《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某种文学体裁的教材(如诗歌教程、戏剧教程、小说教程、散文选读等)、专题化教材(如莎士比亚作品选读、圣经文学导读、海洋文学选读等)。
四是教材按编写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1)按时间顺序或文学思潮、流派更迭顺序编写,这是国内文学教材的主要编写方式。一般说来,英国文学史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启蒙时代文学、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现实主义时期文学、现代主义时期文学等;美国文学分为殖民地时期文学、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现实主义时期文学、现代主义时期文学等。(2)突破时间顺序,按照专题编排。如由高等教育社出版、刘洊波主编的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内容分为16个单元:第1单元为引论,第2~6单元为小说,第7~10单元为诗歌,第11~15单元为戏剧,第16单元为文学批评方法,总体上体现出专题化、模块化编写的特点。 五是国内出版的英美文学教材所使用的语言总体上来说为英语,从国外引进英语原版教材一般有国内著名专家所撰写的汉语导读。如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为John Peck 和 Martin Coyle 编写的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撰写了中文导读,北京联合大学黄宗英教授为Wayne Martindale编写的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撰写了中文导读 。 偶有极少数汉语版英美文学教材,如 王守仁教授编写的《20世纪英国文学史》、常耀信教授编写的《精编美国文学史》。
三、目前英美文學教材编写、出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过梳理、对比和调研国内近40年来出版、引进的85种英美文学教材,我们发现教材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多数英美文学教材内容仅涵盖1945年二战结束前的时期,内容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大多数教材对当代英美文学史、重要作品鲜有涉及,不能反映最近70年来英美文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成就,如很多教材中没有介绍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Joyce Carol Oates 和Philip Roth。二是英美文学教材编写体例相似,文学史框架近似、选取作家作品大同小异,有重复之嫌,缺乏教材编写者的独特见解。三是从英国、美国引进的原版文学教材种类较少,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学习需求多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迫切形势。四是英美文学校本教材开发、编写、出版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独特需求。五是目前的英美文学教材媒介以传统的纸质印刷教材为主,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大多数教材仅有纸媒版本,部分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诗歌教程》教材后附有CD-ROM 光盘,内含教材中所选择的所有诗歌的朗诵音频文件。然而,目前国内很少见融纸质教材、音频视频、教学课件PPT等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四、新时代英美文学课程教材建设策略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和赴国内外高校广泛走访、调研、观摩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有关英美文学课程教材建设的策略,以期改善教学效果:
第一,教材内容要力争与时俱进,可通过不断修订原有版本的方式介绍英美文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就。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童明教授的A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第一版于2002年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增订版于2008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增订版“为每一章编写了详尽的提问练习并提供参考书目(全部纳入Appendix 1), 增补了若干新的作者和作品”“是一部具有充分教材功能的专著”“叙述没有止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是把美国文学史一直延展到21世纪‘当下’的现状和趋势……收入不少成就斐然、生气勃勃的当代作家”[3-6] 。诚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何其莘教授所论,这本书的作者“熟知美国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又有亚洲学者的独特视角,同时兼顾嗜血研究和重点作品的赏析,见解独特,文笔优雅,是国内学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第二,创新教材编写方式、体例,邀请国内一流学者或者中国、英美学者联合编写,力求凸显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目前国内大多数文学教材是由1~2位学者编写,如果能够邀请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组成跨学校、跨地区的团队,每人负责编写自己最为熟悉、擅长,最有独立见解的章节,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应编写或制作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教学课件PPT、音频视频资源等,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英语教师应尝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慕课(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微课等结合起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网易公司引进了美国纽约大学的26集《美国文学》,并招募人员将视频中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国内学习者可以看到中英文双语字幕。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是纽约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博士赛勒斯·帕特尔(Cyrus Patell)。他是一名关注美国文学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出版过多本著作,同时也是《剑桥美国文学史》的编辑之一。纽约大学的《美国文学》课程涵盖了从殖民时期一直到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文学,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了解这段时期美国文学的经典内容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逻辑,主要内容包括:《白鲸》、美国的清教主义、美国的启蒙运动、美国哥特式小说、美国超验主义、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汤姆叔叔的小屋》、纳撒尼尔·霍桑等。大量的网民跟帖显示,该课程颇受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好评。
第三,加大国外原版文学教材和评论著作的引进力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得外语学习与世界接轨。国内出版社已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例如外教社于2000至2004年间引进了英文版《剑桥文学指南》,共计40卷,每个作家或主题为一卷,主要包括莎士比亚卷、弥尔顿卷、勃朗特姐妹卷、简·奥斯汀卷、艾米莉·狄金森卷、马克·吐温卷、爱默生卷、英国浪漫主义卷、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卷、美国女剧作家卷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引进的《剑桥美国小说新论(英文影印版)》系列包含了对《嘉林妹妹》《白鲸》《贵妇画像》等34部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建议引进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诺顿英国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诺顿美国文学选集》)、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剑桥美国文学史》1988年出版)、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 (《新美国文学史》)等英美国家通用的文学课教材。
第四,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出版机构应做好高校英美文学课教材建设的科学规划。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省(市)教育厅应与时俱进、统筹规划,科学制订英美文学教材出版规划,满足新时代广大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的合格外语人才的国家需求。例如,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出版社根据“十三五”规划教育方向政策而计划出版的教材,在编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部委规划教材计划时,应充分纳入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材计划,力争使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与国际接轨。
当前,我们身处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一个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时代,一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外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国家教材委员会、出版发行公司、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当通力合作,科学设计,整合教材编写团队,更新教材内容,创新编写体例,研发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加大国外优秀教材引进力度,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95.
[3] 顾弘,杜志卿.新世纪高校本科英美文学教材建设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9-132.
[4] 胡亚敏.英美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1):58-62.
[5] 陆春香.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弊病及改进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3(10):44-46.
[6] 童明.美国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6.
[责任编辑:钟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90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