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发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从课文题目的特点入手,充分发掘课文题目作用,我们就能通过课文题目来把握文章内容,在感悟文本及习作的训练中巧用课文题目,优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 标题特点;整体阅读;教学策略
许慎在《说文解字》说过:文章的题目,题为额,目为眼,是最体现神采的地方。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透过课文题目,我们可以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体会课文的思想精华。因此,要读懂一篇文章,首要就是讀懂文章的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从课文题目的特点入手,充分发掘课文题目作用,我们就能通过课文题目来把握文章内容,在感悟文本及习作的训练中巧用课文题目,优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一、课文题目的特点
1. 有的课文题目可以激发阅读期待,如《唯一的听众》《一面》《我的“长生果”》等。教学《我的“长生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长生果”是果子吗?课文究竟指的事什么呢?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势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弄清这个名字到底指的什么?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
2. 有的课文题目直接揭示了主题或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如《慈母情深》《生命 生命》《怀恋母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给予是快乐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等。
3. 有的课文题目中本身就是行文线索,比如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中,“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它既是课文的题目,又是推动故事发生的重要语句。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要走的时候,残疾青年对我说“我”的话。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他自己家那匹马的关心,担心马饿着了,其实是为了减少“我”卖马草的劳苦,想让我好好看书。第二次是青年吩咐她妹妹碧云的话。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妹妹听的,想让他妹妹收下这些马草;同时也是要告诉“我”,使我能安心地看书。残疾青年不但帮了“我”,同时也维护了“我”的尊严。第三次则是“我”说给残疾青年听的话。一直以来,“我”都想象着马吃我的马草的画面,所以才能安心地在这里看我喜欢的书。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作为课题,同时又贯穿全文,推动了全文的发展。
4. 有的课文题目在讲述感人故事,有蕴含丰富情感,还告诉人们道理,简洁扼要地概括了文本主要内容。顺着课题读文,就可以很自然地帮助学生从关键处入手理顺课文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桂林山水》《窃读记》《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分钟》等。
5. 有的课文题目喻理命题:《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桃花心木》《落花生》。《落花生》主要讲了一家人是如何过花生收获节的过程,一起讨论了花生的好处,通过借物喻人的方法,赞美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追求不为名利、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
6. 有的课文题目直接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中彩那天》《七月的天山》《赤壁之战》《蟋蟀的住宅》。
7. 有的课文题目中直接表明课文的文体,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古诗二首》是学习两首古诗,《文言文两则》是两篇文言文,《寓言两则》则是两篇寓言故事。
二、课文标题的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根据课文题目的不同特点,从课文题目入手,丰富教学效果,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1. 揭题质疑,激发学习激情
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能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学习做了铺垫。
如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读题目,组织学生质疑:“将”和“相”分别是谁?“将”和“相”各自都做了什么?“将”与“相”不和的原因?“将”与“相”是怎么和的?提出问题后,学生就迫切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应指导学生从文本题目的关键字或词进行质疑,牢牢把握课文主旨,为弄懂文本打下基础。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若干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比较有价值的、能抓住文本核心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问题不宜过多。然后让学生根据文题提问、探讨、解答,让学生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
2. 紧扣课题,助推整体阅读
课文题目都是经过精心提炼,虽然字数不多,却统领全文。
如我们年级叶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紧扣课题中的“壮士”二字做文章:先找出题目中最能统领全文的词——“壮士”,再查字典理解“壮士”的意思,然后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壮士”是谁,理解后再说说课文中的五位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以文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认真审题,理解文意,学生通过题目来学习文本,这样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适时、快速地抓住课文题目中的“题眼”,以利于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3. 妙读课题,理清课文思路
在教《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则挖掘字眼“和”字,一字点睛,沟通全文。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可独立成篇的故事组合而成,表面上看很松散,但我牢牢抓住课题中的“和”字,引导学生通过前两个故事是“不和”的外因,而将和相两人为了国家的利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则是“和”的内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和”字展开分析,想象每件事所处的背景,对比阐述廉颇和蔺相如的不同表现,进一步引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重点,理清写作思路,掌握了单元训练重点。
4. 善琢课题,感悟人物真情
小学课文中,有些题目本身就告诉我们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课文时,我们从课题入手,围绕题目分析揣摩,就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的效果,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如《梅花魂》一文,课题中的“魂”字,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在文中指“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课题分析入手,把握文章的感情主线。在教学这课时,紧紧抓住“梅花”这一线索,努力体会游子对梅花的挚爱,感受身在外国的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5. 巧用课题板书,深化文本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课题板书尤其能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从《慈母情深》教学的总结片段进行赏析: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板书以深化对母爱的理解:
师总结:同学们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词句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并能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深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遍吧!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画五条波浪线)深似海啊!这真是“慈母情深”啊!生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瘦弱
辛劳
贫苦
通情达理
教师紧紧扣住课题“慈母情深”中的“情深”,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我的母亲”的三个慢镜头和四个“立刻"的快镜头进行汇报体会,回读课题,层层深入地去叩击文本,深化对母爱的理解。板书五条波浪线,把课题与文本再次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字面上到立体,感受母爱的伟大。
6. 依托课题,进行审题能力和写作训练
课文题目的有效利用既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提高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以文本为依据,学生遇到不同的的文题时,懂得如何检查,选择材料,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获得很多体验,充分发挥文本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模仿
学了某一篇课文,构思一个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现场习作。教了《窃读记》后,写《读书的故事》;上完《小桥流水人家》后,练写《故乡》。
(2)迁移
把文章标题进行“变脸”,变成作文题目。教了古诗《秋思》,可让学生把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张籍的《秋思》,描述了寄家书时的思绪与细节,寓情于事,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要改写成记叙文,需要引导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动起笔来有范文可依,从而言之有物,言之有味。
总之,题目是课文的“窗户”,其作用不小。所以平时我们在教学时,能从小小的课文题目切入,善于捕捉课题的佳妙处,积极开发课题的教学功能,小“题”大“做”,就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 黄家兴. 从标题切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J]. 阅读,2017(71).
[2] 唐文娟. 關注“标题”,轻松阅读[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4(第4期).
[3] 许来仙.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探究[J]. 学校教育研究,2018(23).
[4] 黄桂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谈例[J]. 语文天地,2017(30).
[5] 饶贤敏.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标题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速读(中旬),2016(4).
[6] 余德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阅读的策略[J]. 江西教育,2017(30).
[7] 滕秀芬.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考试周刊,2019(5).
[8] 晏春梅,谭玉. 论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教学要旨[J]. 课外语文,2017(4).
[9] 杜怀英. 浅谈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
[10] 黄桂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谈例[J]. 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