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练习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仍然是以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安排好课堂练习的时间和内容。但由于初中学生对物理的掌握程度是需要通过练习来检验和巩固的,而且有助于发现学习中没有掌握好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遵循正确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初中物理课堂练习,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练习;策略
多数教师对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有一定的了解,对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初步的认识,但均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理论,有接受有效教学理论培训的愿望。大部分学生对练习的实效性不了解,练习的量大和不必要的重复练习是低效练习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的自觉性,依靠有效教学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中不必要的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效果
和实验的作用相似,多媒体技术能够给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的知识,将学生原来学习过的物理内容动态的呈现,学生感受到的不是抽象的物理问题,而是形象化的知识内容,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我们的练习教学容量被有效放大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能够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练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练习,两者相比,笔者认为后者的练习效果要更好一些。如果是新授课,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学生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会激起其好奇心,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伏笔,不过对于练习课而言,我们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回顾成像的具体过程,这是演示实验不能很好实现的。而采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实验过程,给学生呈现动态变化的像距和物距,同时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看到像和物的性质随之相应动态变化,再画上两条线用来代替光线,可以看到光线随物距的变化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产生不同的延伸方向。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方式,呈现了实验过程,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这些现象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印象自然深刻。
二、初中物理课堂练习
在物理课堂加入练习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学生对物理的理解大有裨益。但是,如何能够将物理知识和练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呢?这就必须谈到具体的课堂练习安排策略。
(一)练习安排的层次性
物理之理,本身就包含了条理、体系化的意思,因此课堂练习的安排也需要有条理、成体系。首先是选题,教师应该挑选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物理题给他们进行练习,因为有的学生对物理的悟性高,有的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题给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和参考;第二是做题的数量,应该是一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后,对物理题的讲解也要分明,注意解题方法,重点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总之,尊重差异,循序渐进是一个基本的设计物理题目的思路,也是在练习过程中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
(二)练习目标的生活实效性
物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学习杠杆原理,生活中就有很多运用到这一原理的例子,比如剪刀的长短。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练习题目,通过练习题目深化对生活常识的理解,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他们学习物理会更加用心,更加细心,也能获得更多的鼓励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当然,物理学习中有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一些和生活关系相对疏远的内容,但是任何知识的来源都是生活经验,从经验上升为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练习过程的课堂时效性
课堂练习不仅仅要把握好层习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的一个要求是要掌握好时间。毕竟,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中一部分要用来讲授基本的知识点,是一个双向传输的过程,另外一部分时间才能交给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点。那么如何具体地分配教学和练习的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能顾此失彼,既不能忽略练习的重要性,也不能有失偏颇地一味强调课堂练习。只有学习和练习的有机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有效练习,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本堂课的内容的难易程度自己班里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四)练习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到了具体的练习内容的安排方面,教师必须保证练习内容的科学合理,才能使物理练习产生积极的效果。首先,课堂练习已经是依附教材进行的,根据每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不同,从教材知识点出发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其次,练习题目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纯粹地计算。因为物理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发散思维,学会解题方法,而不是生硬的计算套路。这几要求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一定要学会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和具有开放性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引發他们思考。
总之,物理学习难度大主要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十分紧密,因此物理教学应该结合学习的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才能比较快速地学习到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技能。初中物理课堂练习的安排需要遵循层次性、目标的实效性以及课堂时效性和练习内容的科学合理性几个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