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错题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集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反思的机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了解学生反思的过程,多渠道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反思能力;基础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缺乏良好的计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而计算教学的错误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低年级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堂上貌似全会,作业中错误百出。下面是本班在一次作业和单元检测中的相同的练习题,他们都是属于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两次作业的时间大约间隔一个星期。
  38+42=70 56+13=79 48+5=98 80-59=39
  87-68=29 45+15=6 4+57=97 76-64=2
  23-19=04 54-7=38
  从统计情况看,作业的正确率在经过多次练习后从78.6%到83.9%,虽然略有提高,但绝非想象的那样,数学只要通过大量题海练习正确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两次的练习情况来看,同样的题目,有的学生在不同的作业时间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审题不认真,将题目看错抄错,如54-7=38,将54看成45。
  2. 计算过程中,没有注意数位对齐,如48+5=98,4+57=97。
  3. 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受已学知识经验的干扰,如80-59=39,把个位0-9习惯性看成9-0,十位8没有退位,直接8-5=3。
  4. 在计算中,该进位的不进位,不进位的进位,如38+42=70,56+13=79。
  5. 在运算过程中,遇到有退位的减法时忘记退位,如87-68=29。
  6. 概念性错误,高位写0或者个位的0不写,23-19=04,45+15=6。
  纵观前后两次练习,不难发现造成正确率不高、同一个学生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的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积极去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不会找出造成错误的原因,不能及时反思自己的错误,不会反思既有的结论,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此,从低年级起,加强学生良好反思习惯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将新知学习过程转变为反思提高的过程,在反思中建构新知,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我反思的学习模式, 在反思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就应当成为每个数学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
  三、措施策略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切不可以一带而过,更不能放过,相反我们还应该深挖作业中的错题,把错变成一种重要的教学的资源,为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运用新知提供平台。而“错题集”就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创造优秀成绩、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建立和合理利用错题集呢?
  1. 抄录错题,标明出处
  错误的题解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清晰地折射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每次作业或检测结果出来后,首先要指导学生摘抄错误的解题过程,错误之处用有色笔作标注,同时在题目后面注明错题是出自某一章节的某次作业,还是来自某次检测,从而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2. 指导分析错误原因
  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征,缺乏或者是说根本还不具有独立分析的能力,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从进校一开始教师必须要逐步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错题分析的方法。解题错误的原因林林总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是记忆不牢,遗忘;二是概念理解不清,一知半解,审题不清;三是知识迁移缺乏灵活性,思路不清;四是错误的思维定势;五是粗心,笔误。错误原因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不可急躁。教師要不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不可硬性要求,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 ,逐步推进,稳步实施。
  3. 及时订正错题,强化训练
  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自己订正,对比做错的题目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下次作业时注意。在订正的过程中倡导充分深挖题目,用足用够练习题,如通过错题题目改编、变式练习、一题多解等方式和途径,反复、多次训练该类型的题目,举一反三,确保真正掌握,同时还可以多尝试、多探索最简洁、最好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4. 定期归类、整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定期(如每个单元、每周、或每个月)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仔细的归类整理,切不能把错误简单的归结于粗心、马虎。如果对丢失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归类: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过程不完整、能力欠佳等,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真正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找到了下一步需要努力补救的方向。每当学生遇到自己做错的题目,要马上指导他们去分析做错的原因,问一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是怎样想的。找到错误的原因后,要及时反思,针对每一个题目与其他题目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确解答该题目需要运用到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错误的原因将错题及时分类归档,以便今后查缺补漏。
  5. 定期总结反思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错题收集后,如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星期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归纳、分析,看看自己经常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要吸取怎样的教训,哪些问题是自己今后在作业或考试中应注意的,并在收集本上做好书面记录。这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够得以逐渐养成,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坚持经常阅读
  闲暇之余,可以浏览一下错题集,而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束之高阁。作业之所以出错,原因有多方面,诸如对新授课的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存在遗漏现象,概念理解不清等,所以要经常看一看错题集,再次反思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这种反思不仅能帮助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在下次不再出现,还能提高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对错题再做一遍,发挥错题集的最大功能。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集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反思的机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了解学生反思的过程,多渠道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戚拴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J]. 新课程(中旬),2018(4).
  [2] 龚旭霞. 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8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