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高考改革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阅读环节,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等方面出发,提高学生阅读质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与核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管是近几年的全国语文卷还是江浙沪的新高考模式下的语文试卷,阅读要求都越来越高。面对这个状况,最好的对策是以不变应万变,抓好平时的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潜在的压力,认为阅读就是与某种沉重的学习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读书观下,学生很难提起对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内阅读过程中,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而轻视现代文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十分吃力而失去兴趣,而现代文阅读方面又缺乏有效的引导。这样他们的阅读水平可想而知。
因此,在阅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阅读视为一种爱好来培养。比如在文言文阅读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传统四大名著和一些短篇的人物传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断阅读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在现代文的阅读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比如2012年,莫言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因此,很多學生对于莫言的作品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作品。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推荐不同的书籍,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阅读其原本不感兴趣的作品,在学生阅读范围的控制中,教师可以劝诫、引导,但是不能强制命令。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且将这种阅读习惯作为一种生活行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必刻意地要求自己,而是一种主观的意愿。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强,想读就读、想放就放。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是采用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一篇课文读完之后还没有了解课文真正的意思,仅仅凭着自己的第一印象来了解。
在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文章,还可以根据学生近期阅读的文章进行讨论,还可以在班级内定期开展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的阅读心得。在这种阅读氛围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也会不自觉地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对一篇文章要做精确的理解。比如在2018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当中,第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就要求学生阅读的精确性,该段文字主要讲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民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数据,并且分析范围比较广泛,而第一题则是要用30个字概括文意,这就要求学生对这段文字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而这只有通过精细化阅读才能实现。
三、培养广泛的阅读面
在高中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的驱使,阅读的内容都比较单一,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闲书,闲书指的是课外书籍,包括流行读物,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以分数为重,因此,当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之后,就会感受到阅读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对阅读的兴趣自然更加浓厚。
在培养学生阅读范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两节语文课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直接将学生带到阅览室上课。在阅览室阅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阅读单一的问题,这里不仅有古典文学还有现代文学,不仅有经典文章,还有青春玄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沉溺于一种书籍当中,受到很大的局限。在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时,教师要注重阅读关键环节,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活跃。比如在2018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卷当中,其中一个阅读文章选自《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如果学生的阅读方向比较单一,在面对这种文章时就会显得猝不及防,而如果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接触过这种类型的文章,在答题的时候就会有条不紊,应对自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这一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尽量采用引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扩大学生阅读量,但是在课外阅读内容方面,教师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方式逼迫学生阅读某一读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成绩。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364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8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