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挖掘学生感恩潜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在校园里教师见识了学生对人事的淡然、冷漠、无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文章以《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品读课文、品析课文、闭目冥想、体验生活四个角度出发,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感恩潜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巷深处》;情感教育;感恩潜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27-02
感恩教育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佳句,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想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必然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从未经历过波折,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部分独生子女对父母亲人的无偿付出不仅不心存感激,反而视其为理所应当,只要稍不顺心就顶撞父母,甚至离家出走。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下面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的教学为例,分析教师在教学应该如何挖掘学生感恩潜能。
一、品读课文,领悟深情
朗读是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有效方式。课文是寄托感情的载体,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把握文章蕴含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再让学生略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而后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多次朗读,加深理解与感悟。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巷深处》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理清盲人母亲从一个泼辣的妇女转变为一个对捡来的女儿极富爱心的慈母的过程,以及女儿的情感转变过程和心路历程。如让学生分析下面这段文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的贫穷的家。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处,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笔者还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盲人母亲的外貌描写,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对母爱也有了新的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感恩是每个人必有的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忘恩负义必遭唾弃。
二、品析课文,激起感恩意识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挖掘文中情感,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学生品质、情感等因素,设立情感问题。在提出不同的情感问题前,教师可根据学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氛围。如笔者采用了设疑探究法:1.说说盲养母为“我”做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2.“我”对于养母这样伟大无私的爱又是怎样回报的呢?3.文中有几处对盲母的外貌、语言的描写?找出来的同时试比较分析。学生都以很大的热情迅速地在小组中讨论起来。几分钟后,各小组都准备好了自己的答案。有很多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养母拿出所有的积蓄为‘我’换住处,可见养母对‘我’无私的爱。”有的说:“养母站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卖冰棍,可见养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有的组认为“我”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有的则认为“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有的说“我”是个不定性的人……各小组除发表自己的意见外,还做了充分的理由说明。在分析外貌描写时,结合“苍老”“深凹”“枯竹”这些词语让学生想象盲母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产生这些变化是因为“我”好久没和养母在一起了,她太思念“我”了;有的认为这是因为养母年纪太大了,几乎每个老人都有她的那些特征;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养母家的条件太不好了,她营养不足才会这样。其实这些都体现了盲母对女儿的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有关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可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较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心弦,激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闭目冥想,煽情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还要因势利导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怎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感悟呢?大致可分两步,首先是冥想,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轻声、深情地在学生耳边朗读如下内容:在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一个好心的瞎眼女人收养了一个弃女婴,将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为了女儿,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换了住处,给了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后来,女儿长大了,她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她不愿再与母亲相伴而行……母亲老了,她被母亲的行为所感动,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这样做的目的是:有些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通过笔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情感。
第二步是煽情,当学生还沉浸在课文内容中时,笔者有目的地把学生的思绪牵连到他们的父母、亲人身上,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此过程中,笔者顺势加强情感教育,设计了如下内容:“我想我们都应该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养育我们的情景,天不亮时温馨的叫唤,天气变化时的细心叮咛……我们每一个人,哪一个没有吮吸过母亲甘甜的乳汁?哪一刻离开过母亲辛勤的抚养?……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我们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关爱他们。而作为学生的你们应该用好成绩回报父母……”如此这般,让学生有所感悟。
四、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感动、感触、感悟,这固然是好事,但离学会感恩还有一定的距离。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要有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要明白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教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学生要学会感恩,就先要从感恩父母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細观察自己的父母都做了些什么事,说过哪些话,最好是能记录下父母做事的过程和说话的内容。而后让学生仔细地体味父母所做的事情是平常小事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所说的是朴素的话语还是长篇大论。有比较才有鉴别,将父母的所作所为同盲母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他们父母的艰辛及父母对他们的爱也是那么的深沉和伟大。经过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就会懂得孝敬、尊敬、热爱父母。笔者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让学生醒悟并学会感恩。
成功学家安东尼曾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的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培养人、教育人,进而达到挖掘学生感恩潜能的目的。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