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低段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它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儿童最喜欢的阅读文体之一,也是最契合儿童心理与思维方式的一类儿童文学文种[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突出强调了小学阶段童话阅读的重要性。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金马小学校的“童话教育”实践活动,笔者在创设童话教学环境、提升童话阅读教学、组织童话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小学低段童话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真实的童话教学环境,
  提升学生童话情境体验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童话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童话之中的幻想往往以拟人、夸张、象征、神化等手法表现,往往会给学生的深入理解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童话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物参考,为学生的幻想世界搭建一个起跳的平台。而学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拟真的童话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童话体验,使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想象,更是触手可及的生活。
  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和班级进行了童话文化建设。在学校层面,开展了“童话润泽心灵,阅读启迪人生”系列活动,为学生营造了童话般的校园、城堡似的大门、梦幻般的廊道文化。在班级层面,师生创建了童话主题教室,如“林中小屋”“诺亚方舟”等。以童话建设校园和班级环境旨在使童话场景生活化,从而为学生内化童话故事理念提供实物参考,为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提供物质基础。
  二、指导童话阅读,提升学生道德感知
  传统的童话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与鉴赏,引领学生深刻体会童话中表达的内容,促使学生更加理解童话中相关的知识点[2]。而仅仅局限于语文课上的童话阅读指导,是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童话的好奇心和需求的。课堂上的童话教学往往会束缚于教材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研究者认为,童话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进行童话教学可以促进幼儿道德认知的探索[3]。基于童话阅读指导的现状和渝中区金马小学校的“童话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拓展了学生的童话阅读范围,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感知的提升。
  1.筛选阅读书目,提升学生童话阅读质量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童话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的阶段,而在童话世界打下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现实世界成长的素质,所以对于童话书的选择一定要谨慎。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健康有益的童话书。如《红舞鞋》让学生学会感恩,《拖延症》让学生了解学习上、生活上都不能拖沓,《丑小鸭》让学生明白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等。除此之外,笔者在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制了小学低、中、高段童话阅读参考书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好奇和需求,又能保证学生阅读书籍的质量。
  2.发挥童话的故事性,提升道德感知
  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所涉的环境都是虚构的,这就会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幻想[4]。教师应从童话的故事性出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弄清故事的主人公、线索、情节和主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弄清楚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注意对童话故事的道德内涵进行拓展,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自然和社会的面貌,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感知。
  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天,班里发生了一起钢笔失窃的事件。直接去找偷窃的学生,势必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笔者于是在班里给学生们讲了《诚实的小兔子》童话故事,以“诚实的小兔子”引导学生明白诚实的重要性。慢慢地,童话故事在学生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偷拿钢笔的学生后来主动来到笔者的办公室,向笔者承认自己不是“诚实的兔子”。
  童话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童话丰富的故事性出发,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三、创新童话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童话教学手段
  童话的幻想性和故事丰富性的特点,决定了童话故事的可挖掘性非常高。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会使其在进行童话实践探索中受到不少阻碍。在童话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表演、改编等方法,而由于表演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将童话教学的侧重点主要放在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上,忽视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5]。因此,不断创新童话实践活动,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加深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和班级在童话实践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学校开展童话艺术节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书签,书签上写着有关勤奋读书的格言警句。在看了《小猪变干净了》这篇童话故事后,学生们一起编排了童话剧,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刻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又如在学生们阅读完《绿野仙踪》这本书后,学校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将其改编成童话心理剧《我的绿野仙踪》,采用定格技术、黑白技术、双椅子技术等,让学生们在表演中学会了尊重别人、关爱同学、感恩父母。除此之外,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征文活动,办班级小报(每月一期,上面有班级小作家推荐、童话书籍推荐、优秀作文推荐等)等。
  总之,笔者基于实践经验的童话教学策略探索旨在依据学生的爱好發掘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道德认识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晖.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教师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俊梅.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童话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6):73.
  [3]唐德俊,魏兆锋.促进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的童话教学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12):71-76.
  [4]陈云慧.小学语文童话文本阅读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6):81-83.
  [5]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7(5):85-91.
  (责任编辑   张慧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46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