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实行后给教学工作带来的益处越发明显,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大不同于以前,教育行业的进步不容小觑。不过,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也确实是不可反驳的事实。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就提出,要寻找一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方法。夸美纽斯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所以教学行业从事者的不懈追求,当然各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依然在探寻的道路之上,为的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质量教学,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084-01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选拔“英才”为主要手段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费力,但大多数情况下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那么的教学情境也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同时,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脸”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老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外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们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参与性相当高。
  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为间接经验,小学生对间接经验的理解能力低,容易忘记,而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得来的知识为直接经验,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记忆比较牢固。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7节《折线统计图》,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情况较差,容易和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混淆,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会出现X、Y轴的数据没有呈现等差特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选择用自主探究模式来开展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先讲解折线图与条形图的差别,随即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当地过去一星期每天的最高气温,然后让学生自己绘制条形和折现统计图,学生绘制完毕之后,教师再给出当地过去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气温,要求学生在最高气温折线图的基础之上,添加最低气温的折线,形成复合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与条形图进行对比,发现折线图的特点。学生在经过自我探究性学习之后,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直線图的特点,同时扎实掌握折线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统计图表的学习水平。
  四、提供开放题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重“双基”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的大多是具有完备条件和固定答案的“封闭性”习题。问题空间的封闭,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提供的信息不多也不少,无法给予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重组信息的机会。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只有把“双基”与其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智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人的整体发展和数学素质的全面培养,就应该把重双基的封闭题与重能力的开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两者只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构成完整的数学训练系统,才能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之,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