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推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110—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跟紧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寻找最优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改革,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创新教育呢?
  一、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发,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很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良好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新颖,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样,教师与学生关系良好,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课,愿意去领悟其中的逻辑思维,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首先要改善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小学生年龄较小,玩性比较大,教师要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出发,逐渐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观念。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方法,尽管他们的思维方向可能有错误,但还是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继续积极思考。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多提问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当然,有的学生会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被教师惩罚,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关系。教师需要在提问之前告知学生:“如果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至少认真思考,并且很勇敢地说出来了,很棒。”在学生回答之后,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赞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離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搜集生活素材,并将之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伞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伞呢?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长是4,宽是2长方形;边长是3的正方形;边长是4的等边三角形。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究出规律。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圆形雨伞可用最省的材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三、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学生创新的精神。课堂上教师应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说。”课堂上有时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两步方程”时,有这样一道题: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列方程。从条件“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设柏树栽了x棵,那么松树栽了4x棵,列式为:4x+x=120,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解法二:根据“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得出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总棵树是4+1=5份。柏树:(120/5)×1=24(棵),松树:(120/5)×4=96(棵),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要适时鼓励学生继续探求多种解法。
  总而言之,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就需要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交流。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进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之后,应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