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境式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学设计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情境式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达到一定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情境式学习的教学理论,提出的设计主要思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设置问题—展开学习,根据认识—科学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新知,希望对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情境式学习;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以具体课例《“习以为常”的空气》为例,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空气复习的教学设计。实践发现此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针对不是教材上的课题,网上又很难找到本课题的教案、课件或者资料;如何把握上课的内容,不偏题是上好该课的前提。下面就从设计思路的四个方面来剖析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恰当的情境设置,它可以使苍白的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事件、形象的图片或动画、清晰的视频等,从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真实的情境设置,它可以学习变得有实际意义,而不是纸上谈兵;更易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首先我利用“习以为常”进行情境创设。一开始让学生环顾教室四周,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的答案有桌子、同学、黑板、老师、外面的树木等等;接下来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保鲜袋来,打开后迅速地甩了几下(此时学生会笑,觉得老师的举动很好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扎紧,问学生看看老师捕捉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道:空气。我就总结空气就是默默无闻地围绕着我们,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习以为常”的空氣。
  接下来利用真实情境的创设导入本课复习的内容。我利用这样的五幅图创设情景,这时正好北京遇到了特大沙尘天气,所以第一幅是北京“火舞狂沙”的天气图;第二幅是喧嚣的城市车水马龙,严重堵塞的交通图;第三幅是繁华的工业生产地烟囱林立,黑烟四起图;第四幅是被腐蚀的大理石建筑经过60年的风雨早已面目全非;最后一幅是充满阳光的绿光森林。试问同学们更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学生回答绿光森林。利用这个情境创设为下面的问题设置做好了铺垫工作。
  设计意图:真实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易理解空气的“习以为常”;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很快进入本课主题复习中来,让复习课的展开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实现较大效率的提升。
  二、 根据情景设置问题,展开学生学习活动
  Brow.Collin.Duguid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论文中提出“知识只有与它产生的情境相结合才能产生意义,知识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应用”。故利用前面的情境创设进行问题设置,展开教学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设置问题:当你闭上眼睛在这片绿光森林中你能感受到它的空气是如此的清新,这清新的空气中又有哪些成分呢?学生一起回忆了空气的成分,起到了复习基础知识的作用。继续利用情境设置问题呢?这片森林中进行着一个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利用这个回答引出氧循环和碳循环,在这两个循环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一定,并展开学生学习活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
  设计意图:每个问题的设置都是围绕情境一一设立,逐步进行学生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科学探究埋下伏笔。加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 以现有知识为基石,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上好一节复习课就要有效地避免炒冷饭,不仅要复习以往知识,更要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否则会给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在学生活动设计上我主要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这样两个实验。对于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红磷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得出氧气的含量,这个实验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时就已经实验过并且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得到了不少的练习,对于实验的基本药品、仪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都是比较熟悉和清楚的。若再重复该实验就没有多大意义,应该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去设计实验。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设计实验并创设情境,首先让大家回忆空气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并回答,为后续实验埋下伏笔。再问同学们今天大家要不要再试一试该实验,学生对亲自动手实验是非常感兴趣的。在大家兴奋要做实验之时我告诉大家由于来得比较匆忙把红磷误带成硫磺,试问能不能继续实验。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人说不能,有人说不可以,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由于有了酸碱盐性质知识的积淀,大多数同学都是能回答可以的,虽然产生了新的气体,但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进行实验是最好的。分析好后把舞台让给学生,由于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有毒,不适合全班做实验,我就挑一组两个人上台进行实验,其他同学做评委观察他们操作正确与否。
  之前对于二氧化碳的学习就是性质的学习,没有从定量的角度去学习它,所以我就设计对比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进行半定量实验的学习。我利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词“PK”进行情景创设,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学生先在底下讨论设计如何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及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好了之后再思考通过什么来比较二氧化碳浓度呢?学生思考后得出用澄清石灰水,根据变浑浊的程度来得出含量的高低。学生亲自实验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后课件显示呼出气体胜利的动画,学生会觉得很生动。   设计意图:从原有的定性学习到半定量、定量的科学探究,这样的情境学习不仅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巩固,还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提升,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四、 利用情境归纳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利用情境创设开始课程的学习,自然利用情境结束本课的学习,让情境创设穿越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后总结的任务还是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当这两个循环一旦被打破,我们的世界将会如何?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教师用四幅图来概括学生的回答。第一幅是一望无际的沙海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第二幅是南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痛失家园;第三幅是厄尔尼诺现象增多洪灾不断人们痛失家园;第四幅是电影《后天》中的景象将离我们不再遥远。图片给学生更为震撼的视觉感受。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这两个循环的平衡,做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國家两会精神“实现低碳经济”。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危机和灾难,让学生意识到利用所学知识可以解释危机存在原因,以及解决危机需要我们如何身体力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主要围绕“碳循环和氧循环”来创设情境,以此情境来创设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解决问题,重点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测定进行定量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比进行半定量研究、保持空气组成基本不变的重要性等进行了复习。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复习思路清晰、明辨,重难点突出。
  总之,情境教学的功能和价值,需要通过学生活动来实现,学生活动需要给予问题线索来组织;情境教学的功能价值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包括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认识、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真实问题的分析、解决和转换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组织与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薛姣.基于情境教学理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2]吴康宁.“李吉林情境教育探索”再理解[J].课程·教材·教法,2018(3).
  [3]王萍.基于经典学习理论的初三化学情境教学的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卢彪.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情境创设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周雪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