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验式教育”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后被广泛拓展至各类型教育模块、甚而是社会多个领域。体验式德育即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与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以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品质。其将学生真正推向教育的主体地位,将学生道德的养成真正推向德育教学的目标中心。且其契合小学生较为旺盛的身心活动诉求,成为小学德育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小学德育;体验式;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得以启蒙与树立的关键时期,德育程度将直接奠定其思想道德进一步的衍生基础,也即影响其最终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且空间相对有限的农村环境本就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质朴的良性氛围与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此,体验式德育教学便具有了双重的理论及实际条件支撑,亦便具有了可操作性与效果预见性。下面,我便从班级主题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与家校共促活动三方面对体验式德育的具体开展问题详做阐述。
一、 班级主题活动——亲搜集,广认知
班主任肩负着指导班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各方面综合表现的责任,为配合此责的落实,日常的课程安排体系亦设置了“班会”的课堂空间,并给予了班主任组织、协调、分配等多方面的权利。所以,班主任便可充分利用此通过班级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活动主题指引下,进行实际的资料搜集与关乎思想道德事件或观念的广泛认知,同时在模拟性的活动开展中进行间接性的体验,得出较为深入的品德感触。
例如:为增强同学们的自觉纪律意识,我便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以“纪律与秩序成就钢铁集体”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并在与班委的商议下,将整个活动进程切分为“纪律意义正视”“纪律事件、场景展示”“纪律场景演绎”三大模块。其中前两个模块的实现形式主要为资料收集,在此,每一组同学则可分为两个批次,分别进行查阅与最后的汇总。如六人组内三位同学通过互联网搜集“军人训练场景”“从政人员办公场景”“学校上课下课场景”“因交通灯障碍而交通无序拥挤的场景”等;另三位同学则通过字典或互联网查阅得出“纪律是客观规律”“纪律是文明的标志”等理论。之后进行组内汇总,则同学们会因查阅过程中大量资料的浏览和主动的思考与选择得出较为深入的纪律感悟。此外,第三个模块之“纪律场景演绎”则需组内同学自选角度,如“班级学生上课大声说话”“官员收取贿赂”等,进行角色的扮演。如此的模拟体验亦会让同学们得出较为真切的、作为纪律触犯当事人或旁观者的体验感受,如“无纪律会遭受到被人的谴责”“他不遵守纪律,给大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等,进而会反向教育、反省与约束自己。
二、 课外实践活动——亲经历,深感受
课外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空间由课堂扩大至具有无限可能的课外,亦具有更为真实的场景、更为真实的角色与更为深刻的教育效果。在这里,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基础去进行实际的操作、经历和感受,进而通过别人的反馈与自身所生成的情绪情感去切实感受与学习正确的思想与行为。
例如:为让同学们感受奉献的乐趣,同时有意义地填充其周末生活,我便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帮助农村孤寡老人的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方式为:先调查村内的独居老人数量,然后将班内同学按适量组划分,并选择其中一位具有组织能力与责任感的同学作为组长,每组去探访帮助一位老人。活动内容则依据老人生活实际,帮助其打扫卫生、挑水、和其谈心等,最后每人写一份总结报告或活动感悟。其中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们去的那户人家家里只有一位独居奶奶,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她自己也因为长年的疾病行动不方便。我想她每天的生活便是吃饭、睡觉与发呆。这样的人是孤独的,这样人的生活如若没有强大心理支撑则会都变得毫无意义。奶奶的子女都在外面打工,我想她每天的念想大概就是盼望在过年时与儿女的团聚吧。我给奶奶挑了水,还浇了院子里的小块地,她说:‘她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因为她在我们身上看到了她儿女的影子,感受到了爱和温暖。我也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因为爱和温暖的给予竟然这么令人幸福”。可见,亲自的实践直击人的心灵深处,亦将牢固地安于记忆与思想。
三、 家校共促活动——同方向,共促行
在组织化的课堂主题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对同学们进行了思想与品德的正向指引后,便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自主的教育成果的落实。但在这一环节,家庭与学校极容易出现异向推拉的问题,即家校教育观点的不同向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无所适从。所以,家校应在良好合作、德育共识达成的基础上共同监督、帮助、引导孩子日常生活中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我和学生家长共同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交流平台,或者定期举行家长会,以针对同学们在学校和家庭里的行为表现,进行反映和沟通。如一位家长提出“如果在教育孩子时,孩子出现反感抵御心理和顶撞行为,该不该对其进行身体惩罚”的问题。孩子会在学校接受“尊重父母、长辈”的教育,但受情绪左右,往往会走向“反感顶撞”的反面。如若此时,家长不计后果对其进行了身体惩罚,其会更加反感,甚而厌恶。所以,在这个十字路口,家长应先反省自己的行为与教育方式,站在孩子角度上看待问题,然后进行理解性的沟通,孩子則会感受到爱与理解,亦才有卸下防备抵御的可能和余地。且此时,“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思想观念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内化,因为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行为给予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的、同向的。
体验式德育真正以学生思想道德的自主成长为中心,且符合人长久心理意识与行为习惯通过实践形成的规律特点,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李丽.体验式德育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林兰兰.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德育活动中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研论丛,2016(5):53-54.
作者简介:陈丽梅,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5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