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优化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时期,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观念的班主任,需要正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革新教育观念,来使学生的德育意识得到启发,通过灵活运用德育方法,进而改进德育模式,通过开展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本领,让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收获。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优化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观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让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但是,也正是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滞缓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本文针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归纳总结的一些经验,来谈一谈该如何达成初中德育教育优化这一目标:
一、革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德育意识
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初中教师在针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从自身的德育教育观念入手,通过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进而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化和进步。
例如,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些生活中和学习中的榜样,依靠榜样的带头作用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以榜样为学习的目标,做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中,严格的要求自己。比如,教师可以让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时刻引领着其他学生,为其他学生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让其他学生以这些榜样作为自己学习和展开竞争的目标,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对一些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利用激励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达成初中德育教育优化这一目标。
二、改进德育模式,灵活运用德育方法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当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把握好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条件,通过加快德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德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模式,依靠信息的教学手段和交流方式,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合理优化和发展。
比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在网上搜集一些其他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一些教育经验和教育案例,通过借鉴和学习这些教育经验来提高自己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德育教育观念的视频,通过把这些视频分享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优势,利用QQ、微信等新型的交流手段,创建一个家长群,然后把所有学生的家长拉入群中,通过和家长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联系。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夠踊跃的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学习当中,而且还能够方便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同步教育。
三、重视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实践本领
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的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又离不开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想要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化和发展,就必须革新德育教育形式,依靠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发展。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这天组织班级的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一次扫墓的活动,在活动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述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烈士故事。利用这次扫墓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学习中去,引发学生的德育意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烈士的伟大,进而引发学生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的来说,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想要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和发展,就必须对优化教学形式,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踊跃的加入到德育教育学习中来,才能更好的达成初中德育教育优化这一目标。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初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会越来越顺利的。
参考文献
[1] 黄永.浅议当前初中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7,(07):287
[2] 周舟.关于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J] .新课程,2017,(08):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