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观念、方法、手段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体验;探究;实效性
“教之道,德为先”,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也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是,在课程德育的具体实施中,不少老师却生搬硬套,空洞说教,学生被动接受所谓的道德灌输,这样的德育的效果就收效甚微了,不同的课程,德育教育的方法可能不一样,那么,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提高课程德育的实效性呢?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这也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 我们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载体的重要作用
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内容把德育教育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将德育教育寓于实践活动之中。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活动最强的一门课程,我们老师要增强德育意识,让他们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做实事,说真话,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方面面。
2016年12月份,在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手评选中,一位老师在进行《树叶贴画》的课堂展示,老师将剪刀、树叶、胶水等工具准备好,还为每组准备了一个方便袋。在上课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贴画作品,教给学生制作方法,在让学生动手制作之前特意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准备的方便袋是干什么用的呢?”让学生认识到要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时收集起来,以免污染环境。基本上我们每节活动课都会有收拾桌面、清理现场等环节,老师这样一个简单的提示,再加上每节课的重复实践,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养成及时清理垃圾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空间与形式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做几件手工作品,培养一下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还分不清它和科学课的区别,这种认识从另一侧面也说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也急需拓展教学内容。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校内外活动、家务劳动以及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科技制作等校本课程的开发扩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
比如我们可以将家务劳动与生活科技活动相结合。家务劳动涉及家庭生活,我们可以将活动现场分组设置到学生家中,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快乐的家庭生活、展现美好的自己、良好的居家环境、美化生活以及饮食等内容。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再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科技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与科技素养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调节、价值判断、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再比如我校开展的水城风情课程,它涉及聊城艺术发展、地域特色以及土特产的制作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每次上课之前学生都需要根据下节课的上课内容进行调查了解、合作探究,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或者制作讲解等活动方式进行展示。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聊城本土艺术表演、手工活动等课程资源。这一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它与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课程有质的区别。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的勤劳、合作、团结和服务意识等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生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我们还可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形成德育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培养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等品质。
(三) 积极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实践能力,主动遵守道德规范
比如,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爱劳动,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重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对劳动实践的亲历和劳动的积极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及良好的劳动品质和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有教师在教学学生叠餐巾纸花时,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餐巾纸花的例子,在学生沉浸在一个个美丽的画面中时,惊叹于一朵朵美丽的餐巾纸花時,老师忽然提问:“你们都在哪里见到过这种花?”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说在饭店里见过,有的说在宾馆里见过,在学生说完后,老师又说:“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朵这样美丽的花?”这时,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投入了探究之中。这节课上,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不仅仅依照老师提供的方法制作出来了很多美丽作品,不少同学还进行了创新,叠出了各种各样的餐巾纸花。
老师创设的情境,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感受和发现各自的兴趣爱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困难、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我们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劳动安全、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晶质。在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发展为爱学习,发现自身学习的价值,我们老师再结合教材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国家等德育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我们通过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次次的探究、实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成功体验,进而健全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道德品质;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质,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善于创造的精神品质。
(四) 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必须以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主。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凡参与劳动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给予肯定。这样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关注活动探究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和交流,学会听取不同意见,在这样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想不好都难。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指出,要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这给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综合学科教学的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内容本身,要让学生受到更真实、有实效的德育,除了上述几点外,我们教师还要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还要对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出现的德育契机进行恰到好处的把握。所以说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德育渗透意识的同时,大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综合课德育实效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育德无声的天然优势,学生的许多优秀品质,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培养。但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我们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积极拓展德育空间,不断丰富德育形式,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李念坤,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怡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5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