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动的清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言在先
   感动是一杯佳酿,散发着诱人的醇香;感动是一泓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感动是天边的彩虹,美丽得无与伦比。有人说,爱是一种感动。的确,父爱,母爱,友爱……都深深地打动着你我。所以说,爱是一种美好,一种纯洁的感动。
  真题实录
   人生没有平坦的大道,处世不能全凭自己的意愿。“径行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人们虽然同处人类大家庭,同是一个太阳照,但活的滋味不同,社会地位迥异。有的人媚上有道,因而被赏识,被重用;有的人恃才傲物,自以为清高,然而英雄却无用武之地,才华被埋没于荒冢之中;有的人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樽俎之间,交接从容自若;有的人心急神痴,鼎力而行,求神拜佛,终难得其所欲。所以然其何?处世道行不同而已。
   请以“感动的清泉”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篇幅不得少于600字。
  技法点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属于“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本文题《感动的清泉》,其表意的重心在“感动”两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感动”两个字思考,通过提示材料,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一定的判断。如本题中的提示语,即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对文题中“清泉”的喻义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本文题《感动的清泉》,题目限制了选材内容——使人感动的事,选材对象——具有喻义性的“清泉”,文题没有限制时间、地点等。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等因素,那么,选材的范围显然就大多了。
   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写“感动的清泉”,命题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写作者在对“清泉”喻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以某事或某物为生发点,来反映和体现自己对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某种理解和感悟。所以,我们应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新意和深度。写好本文的关键在于对“清泉”喻义的理解。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文题中的“清泉”喻指宽容、平和、淡然、执着等人生态度。文题“感动的清泉”我们可以理解为:感动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的心田,那么这种理解显然就能表达富有意义的主旨了。
   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出自己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思考与感悟。譬如写作本文,我们既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来凸显大主题,又可以选取大自然中一两个具体可感的实物为“意象”,托义于物,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
   五、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说明作文讲究文采则是一大亮点。所谓“文采”,就是指汉语言文字系统本身所独有的审美现象,是汉语言文字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的多元呈现。作文富有文采,是作者的才华禀赋,能给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和心理愉悦,并引发读者潜在再创造的激情。所以说,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佳作工坊
  感动的清泉(教师下水文)
  王代福
   三十多年前,钟爱教育事业的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边远山区中学任教。刚参加工作不久,我突患急性肝炎。在病中,我有幸尝到了一碗“五味调和”的稀饭,每当回忆此事,心中便会激荡起一股甘醇的清泉,令人感动。
   那是在一个深秋的星期天,早晨起床时,我突然感到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目眩,并伴有发烧、恶心,直想呕吐等症状。我知道自己病得不轻,可空荡荡的校园里一个人也没有——当然那时也没有电话。无奈之下,我只得躺在单身宿舍的床上,蒙头昏睡起来……迷迷糊糊地捱到了晚上,师生们都返校了。由于我没有照例去教室查看学生的返校情况,孩子们便估计他们的老师可能病了。下了晚自习,有几个学生悄悄地跑来看我。他们见我的窗口漆黑一片,便轻轻地敲起门来,我用嘶哑的声音应了一声,不知哪个学生便摸索着拉亮了电灯。孩子们见我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嘴唇已经烧起皱皮,便知道我已经卧床一天了,未吃任何东西。于是,他们便执意要替我烧饭,我婉言谢绝了他们。因为他们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家中可能从没做过饭;再说,我已发了一天的高烧,一点食欲都没有,即使孩子们做出了什么山珍海味也吃不下去。没有得到我的首肯,孩子们毫无办法,只得替我盖好被子,无可奈何地轻轻带上门退出去了。
   孩子们走后不久,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窗外似乎传来嘤嘤的低泣声。我便支撑着身子艰难地爬起来,扶着室中的桌椅和墙壁慢慢地移到门口,轻轻地拉开门,朦胧的月光下,只见一群孩子蹲在地上,他们用双手捂着眼睛,一个个小小的肩头在黑暗中微微抽动……
   我心中一热,泪水霎时溢满了我的眼眶。
   孩子们大约听到了我轻轻的开门声,便停止了啜泣。他们抬头看见我扶着门框走了出来,就一个个地站了起来,像做了错事般地立在那儿。我既难受又感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就这样呆了一会儿,站在最前面的班长王远翠终于開口了,只听她带着哭腔说:“王老师,都怪我们。平时,我们总是惹您生气,您一定是为我们急病的!您一天没吃东西了,我们熬点稀饭给您喝吧!”站在她后边的生活委员黄杰也附和道:“是啊,您不答应,我们就不走!”    听着孩子们带着哭腔的请求,看着他们泪痕未干的脸,我稍稍平复的心境又禁不住激情摇荡,潮汐般汹涌,一种神圣的、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倏尔占据了我的整个胸腔。我感到,一颗颗晶莹的童心正在贴向我那快要被高热烧焦的身躯,犹如一股股纯净的清泉滋润着我那正在干枯的心田,顿觉一种异样的轻松和舒爽,病魔似乎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找不出理由拒绝他们了!于是,我含着眼泪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他们一听,顿时破涕为笑,高兴地搀扶着我回屋重新躺下。随即,一群孩子便忙活开了:有的生炉子,有的淘米,有的清洗碗筷……看着他们忙进忙出,我心里浮想联翩:正拾来柴火的何继军,因上周语文课上打瞌睡,被我狠剋了一通之后,还罚他扫教室,此时他正在门口扒掏着我那破旧的柴煤两用炉,头发上洒落了一层煤灰;生炉子的郑之茂,前天我还责备他作业不认真,并借题发挥地批评了他一通,此时,他正伏在地上,用嘴吹着炉子里的火,浓烈的煤烟呛得他眼泪直淌,鼓起的小腮帮被炉火烤得通红;守着炉子熬稀饭的汪奎,昨天因一课书不会背,我还罚了她的站呢!此时,她正含泪搅动着稀饭……泪眼迷蒙中,我看见孩子们把自己从家中带来舍不得吃的一些东西——鸡蛋、香肠、猪油、白糖等,一股脑儿放进了锅中,但我却无法阻止他们。
   一群孩子七手八脚地忙活了大半个时辰,夜已深沉,稀饭终于熬成了。语文科代表胡开莲小心翼翼地用小汤勺舀了一大碗稀饭,双手捧着恭敬地递给我,我感动地接过来,往碗里一看,嗨,稀饭里还躺着两个鸡蛋,拌着片片香肠呢!再一尝,稀饭里还放了糖、盐、猪油等东西,又甜、又咸、又油腻,这可真是一碗“五味调和”的稀饭啊!在平日里显然是极难得的,但在当时,我咂了一口,胃里直翻腾,真想放下。
   “老师,好吃吗?”“老师,您吃啊!”一群孩子围着我,瞪着泪眼怯怯地催促着我。
   看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凝视着我,想着这群赤诚的孩子忙乎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将对老师的爱全都融汇在这碗“五味调和”的稀饭里,我能辜负了孩子们的这种真挚纯情吗?不能!哪怕再难吃我也得吃!想到这儿,我赶紧一连声地说:“好吃呀!我吃!我吃!”我眼一闭,便大口地吃了起来,等我咽下最后一口时,孩子们带着满足而又欢快的笑容满意地离去了。
   当天夜里,我彻夜难眠。耳际始终回响着孩子们的低泣声,脑海里不断地闪现着守着我吃粥时的一双双眼睛和那在暗淡月光中抽动的肩头。第二天,我带病强撑着身子上了讲台,坚持给孩子们讲完了当天的全部课程。第三天,我病情愈加严重了,学校领导安排同事将我强行送进了医院……
   这事虽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仍时常回味起那碗“五味调和”的稀饭。一想起它,一股清泉便在胸腔澎湃翻涌,一种甜蜜而幸福的感觉便倏地弥漫了我的心田。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以“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的生命姿态躬耕教坛,育桃种李,不改痴情,不忘初心!
  特色点评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叙事性散文。作者写“我”三十多年前初登教坛时所经历的一件往事:由于患病,“我”有幸尝到了一群孩子特地熬制的一碗“五味调和”的稀饭,虽然难以下咽,但其中饱含着学生对老师赤诚的爱,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领受了他们的这份炽情。全文紧扣“感动”行文,凸显了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的主题。文章取材典型,线索分明,结构井然,叙事完整,情感真挚,主旨显豁,值得同学们借鉴。
  佳作工坊
  感动的清泉(教师下水文)
  忘忧草
   什么是感动?当代作家毕淑敏曾这样直白朴实地解释道:“感动,就是感情动起来。”原来,感动就是一种心态,一份热情,一种回归。她其实就居住在我们的心中,驻足在每个人的周围……
   感动是一种心态。当你对美丽视而不见时,你感受不到春天小草萌生的新芽,你感受不到夏天朵朵灿烂的葵花向日,你感受不到秋天累累硕果压枝低,你感受不到冬天晶莹的雪花飘舞。能被感动,是一种心态。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把酒黄昏,是被自然界的草木所感动;夕露沾裳,带月荷锄,是被农家朴实的田园生活所感动;他把这种感动寄予闲逸和平淡之中,领略了万物的大气,让他的心不再枯涩,变得清纯率真,变得清洁明亮,变得丰富广博,使得他成为了“田园诗派”的鼻祖。
   感动是一份热情。感动我们的起因,可以是一瓣花,可以是一滴水,可以是一个旋动的笑颜,还可以是一缕苍老的白发,是一本举足轻重的证书,是一张片言只语的旧笺……现代作家朱自清被父亲翻越栅栏为自己买橘子的一个平常背影感动得泪流潸然;年仅九岁的小林浩在地震发生的惊恐中,用他稚嫩胸腔中涌动的那份热情,将自己的信念和勇气溶在歌声中,传递给自己的伙伴;长江大学十多名当代大学生为了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面对肆虐无忌的江水,崇高的责任感使得他们无所畏惧,谱写了一曲热情似火的时代浩歌。只要你心怀感动,你的生命就会创造奇迹,充满激情地去面对明天那轮崭新的太阳。
   感动是一种回归。无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你都应该感谢上苍,是它让你握一缕阳光,吸一口空气,拥一捧清泉。生命无处不在,却又是非常短暂的,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而生命又在广阔的空间中占据了每一个角落。可喜的是,我们是生命中的一员,得以存在;可悲的是,我们终要离去。所以,我們不必去思考生命缘于何、止于何,只要正视我们拥有的时刻,感动于它是生命之源。假如你来到这个世界,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一束绚丽多彩的花朵,你就会归结于心安理得的平静之中;假如你来到这个世上,一心追逐名利,漠视他人,你就会为声名物欲所累,不得善终。常言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人生如此,世上万物莫不如此。
   由此观之,只要你拥有一颗善感的心,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怀揣着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热情,感恩生活,善待生命,关爱他人,你就会欣喜地发现:感动无处不在,它就像一股清泉,在你焦渴时倾向你的唇;在你人生的荒漠流过,在你干裂的心田上,留下滋润的痕迹。也正因为有了这股清泉,使得你的生命焕发出了绚丽神采!   特色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本文运用议论文常见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形式,以“总—分—总”的行文方式,围绕中心议题“感动”进行阐释。文首采用设问手法直入文题,引述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经典语录提出中心论点,并将之细化为三个从属的分论点。文中分别从“感动是一种心态”“感动是一份热情”“感动是一种回归”展开论述。前两个分论点主要采用说理和举例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后一个分论点则采用了引用熟语、正反对比等道理论证的方法,深刻地阐述了“感动”的精神内核和哲理蕴含。文尾归结论点,回扣中心议题。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针对性;语言精练,富有文采,概括性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关合,说理透辟,令人信服。
  佳作工坊
  感动的清泉
  曹清琼
   晚自习终于临近尾声了。讲台上,老师正重复着早已备好的结束词。我扭过头望了望楠。她肯定伤心透了,两只眼睛红得跟熟透的桃子似的。看着她,我心里也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苦辣酸咸一齐涌了上来,泪漫出眼眶。
   “铃——”一串铃声响过。同学们蜂拥般直冲向教室门外。楠也被歪歪倒倒地簇拥在人群中,走了。
   教室里顷刻间就变得空荡荡的了,潮湿的空气裹着寂寞一阵阵向我袭来,我的心也禁不住空落落地难受起来。我低着头胡乱地收拾着桌上凌乱的书本,脑海里却在不停地翻涌着我与楠争吵的一幕幕情景:楠憋得发紫的面颊,紧闭着吐不出一个字的嘴唇,孤独无助地被同学们挤出教室时的背影,都让我惭愧不已。我想,这次完全是我强词夺理,无端生事。
   楠是一个内向的人,她不喜欢与人争斗。以至于我对她大吵大闹时,她都只言不发,像只任人宰割的绵羊,沉默着,显出满脸的无奈。这次,的确是我错了,错得让人无法原谅。我一边提着书包往家走,一边揣摩着我的道歉词。楠现在怎么样了?她还在生我的气吗?她还会原谅我吗?一路上,我都被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
   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静静地编织着甜甜的梦。微风阵阵轻抚,一朵朵花儿翘立枝头,轻轻摇曳着,生怕惊碎了这片宁静。
   “楠!”我失声叫道。在拥簇着一片绯云的樱花树下,楠站在那儿似乎很久了。“你……怎么在这儿?”我惊奇而又难为情地问道。
   “等你呀!”楠笑着说道。从脸上就能看到她心里的痛楚还没有散尽。
   “怎么,今天与我磨练了胆量,你就不怕黑了吧?”说完,她咯咯地笑了起来。我却分明看到她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一朵朵地似乎就要滴落下来。顿时,我心里的愧疚翻江倒海般地涌了上来。
   “对不起!楠,我再也不这样了!对不起,我……”我早已想好的道歉词此时却全忘了。
   “别这样,我们是好朋友嘛!”楠竭力装出轻松的样子安慰我,可她的语气里却分明带着几分哭腔。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紧紧地……
   校园里,一排排雪松都披上了银辉,静静地立在那儿。在临近墙角的地方,那棵如绯云般的樱花树上仍然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微风拂来,花儿们翘立枝头,随风舞动,仿佛在为楠的宽容和大度颔首喝彩。皎洁的月光如清泉般地倾泻而下,泼洒到绯红的云朵上,又清幽幽地流入我的心田。
  我的心被这股清泉所滋润,顿觉异常熨帖和舒爽……
   我将永远珍藏着楠对我的这份感动,是它教会了我宽容。
  特色点评
   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抒发真情的习作。小作者从菁菁校园中截取了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断,审题“化大为小”,彰旨“以小见大”,以“我”和“楠”的一次“小纠纷”来突显“宽容”的大主题。文中巧妙地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简要插叙和景物烘托等多种表现手法,把一桩鸡毛蒜皮的“孩子斗嘴”事件写得别样生动,真切感人。文章选材真实,叙事简洁,感情细腻,语言生动,层次清晰,主题突出,是一篇较为成功的习作。
  佳作工坊
  感动的清泉
  胡晓玲
   下雨了,江南的雨天总是很浪漫的,宛如一朵初放的百合,清新,淡雅。
   雨前,可不是这样。雨前的江南如一幅脱水的中国墨画,灰白的纸上牵扯着几丝淡淡的墨迹,无奈中夹杂着几分寂寥。此时,你若站在石桥上,只是单单地去寻找风景,断然,你一定会大失雅兴,兴败而归!因为这个季节,就算你在石头缝里也休想找到半分生机与希望,满眼风光就如18世纪的剪影,黑与白交错滋生。但是,假如你不忽略桥下那汩汩流淌着的一汪清泉,你就会找到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着,不管季节的更替,也不管万物的荣枯,永远是那样,于微微波澜中泛着丝丝绿意,把一股股暖意升腾弥散在空气中,这着实会让你惊喜不已,并为之感动。
   下雨了,就不一样了!
   雨后的江南,或许告别了那份单调和寂寥,染上了姹紫嫣红的色彩。屋宇纵横处、黛瓦粉墙间无不春意盎然,“乱花渐欲迷人眼”,用这诗句来形容雨后的江南真是一点也不过分。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人们往往也仅陶醉于这样的风景。而我,却常常在意于那些对于人们来说,或许微不足道的风景。你看,那石桥的台阶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蔓延成一片绿色。那毛茸茸的绿藓,不经意间竟占领了石阶上的大片领地,抢先一步在游人之前登上了桥头。它虽然不是装扮春天的主角,作为配角,它不自怨自艾,它也不管人们是在意还是不在意它。当鲜花和绿柳在春风中炫耀她们的风姿时,苔藓却默默无闻地一步一步地向四周扩散着它的绿,和春天融合得是这样的协调自然。看到苔藓,你就会想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那份清幽春意;你就會看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那份荒凉春意;你还会感觉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份繁沓春意。无论苔藓让你感受到的是哪一种春意,单单苔藓的这种执着、朴实、平淡和旺盛的生命力,就足以超越常人眼中的那些风景,不得不使人感动。
   倚桥观望,江南的雨景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但是,依旧不变的只有那汪清泉静静地向远方流淌。清澈的流水恰如一双灵动的眼睛,绿得那样深邃。仿佛所有的色彩都已沉淀在水底,让人回味。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在繁花似锦、绿柳夹堤的江南,我竟能被这样一汪清泉所感动!在花繁叶茂、烟雨如云的春天,我竟能被这一袭苔藓所感动!
   试想:心的本色莫不该像那清泉和苔藓?心有所动,或如朗月照花,或如深潭微澜。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
   倚桥观望,我感动不已……
  特色点评
   小作者紧扣文题中的“感动”这一关键性的字眼,撷取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清泉”和“苔藓”这两个意象,把自己为之所动的真实情感抒写在这不足千字的尺幅中,赞颂了“清泉”和“苔藓”的执着、朴实、平淡和旺盛的生命力。文章采用顺叙与插叙交错的手法,把雨前江南的单调枯燥之景和雨后江南的繁荣艳美之景进行对比,用环境的“变”与“清泉”和“苔藓”的“不变”来凸显主题。语言生动优美,想象联想丰富;结构有条不紊,主题鲜明突出,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成功习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8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