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戏聚梦想舞台,点亮精彩童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研究在梳理儿童戏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儿童戏剧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探讨儿童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摸索出符合我国儿童戏剧发展的运用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儿童戏剧  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48-02
  1   儿童戏剧的概念
   我国著名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戏剧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孩子们在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中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和说,这符合儿童学习发展的需要”。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融合到传统的教学课堂或社会文化活动之中,让学习者感受到知识的意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儿童戏剧是教育戏剧的一个分支,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它是指利用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形式,为观众展现一种天真烂漫、愉悦欢快、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的儿童艺术表演。儿童戏剧对儿童的艺术审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全面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儿童戏剧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走进孩子们童话般的内心世界,成为艺术教育中最受儿童欢迎的门类。儿童戏剧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剧、游戏互动等途径进行。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善于表达;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儿童戏剧的教育理念完整地诠释了“六个解放”的基本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儿童,挖掘儿童的创新潜能,弘扬儿童的主体精神,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儿童戏剧的课堂是引导式、开放式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这是传统教学和戏剧教育课堂的区别。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传达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养成合作精神,提升内在修养,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陈信茂在《儿童戏剧概论》中为“儿童戏剧”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须应用儿童的思想、想象、语言、情感、经验,透过戏剧的手法,表现大宇宙间动植物的生活、人和物的关系、社会的现象、人生的意义。[1]用以增进儿童的知识、陶冶儿童的美感、坚定儿童的意志、充实儿童的生活、诱导儿童向上的艺术活动。但纵观国内外对儿童戏剧概念的界定,是不完整或不够深入的,这也折射出儿童戏剧的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儿童戏剧的价值评估
  2.1 促进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著名的戏剧教育学者罗伯兰迪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戏剧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法。它所组成的要素,如:模仿、想象、扮演、分析与解释等,都是在学习语言、动作,是社会行为中最有价值的素材。”[2]儿童具有淳朴自然的天性,在表演中的反映更为真实本能。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儿童戏剧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互动交流中收获成长。儿童戏剧的故事性很强,故事内容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或童话寓言,故事情节具有重复性,互动性情节丰富,便于儿童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整个故事内容及人物的认知。新颖性、趣味性的戏剧表演活动,易激发儿童戏剧的创作灵感,感知剧中人物多变的性格特征,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好坏。儿童情绪的发展有赖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往,儿童戏剧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与同伴相处的机会,体验、表达、宣泄情感,促进情绪的发展。[3]儿童戏剧具有仿真性,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相信故事的真实,对角色中的人物有信任感,能够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情感,与人物产生共鸣。儿童戏剧是有丰富的故事情节的,孩子可以感知人物的好坏、善恶,从而促进行为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儿童戏剧带有一定的虚拟性,孩子可以大胆地进行情感宣泄,感知各种角色、多种情绪情感。
  2.2 促进儿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運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4]儿童戏剧能够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是有关联的。儿童戏剧是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来规范的,其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具有儿童化的语言特征;在儿童剧的排练中,是儿童与同伴最好的交流时机,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儿童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依靠以往的认知结构,儿童模仿能力很强,把在表演运用的语言带入实际生活,提高其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儿童戏剧为儿童心灵的倾诉打开了一扇友好之窗,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儿童能把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展示最真切的需求,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方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3 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戏剧活动中,儿童融入剧本情节,自由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戏剧给予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由其自主支配、控制,尊重孩子的意愿与表达。儿童戏剧追求剧本的原创性与独创性,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下来展现自我。儿童戏剧注重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即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经过儿童想象的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属于儿童独有的精神产品。通过创造性戏剧的体验,儿童可以渐渐意识到想象的力量,超越儿童固有的思维定势,促使儿童将这种力量转化到每天的记忆、学习和创造活动中,使之成为习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   维。[5]
  2.4 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从戏剧作为一种艺术的角度看,戏剧赋予儿童戏剧教育审美艺术的特性,在关注儿童的剧场艺术创造能力及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戏剧的演出形式带给儿童良好的情感体验,深刻体现儿童特点、生动活泼的角色、惟妙惟肖的动作,极大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儿童作为参与者,能够真切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容易流露真实的情感,感受发生在各种角色身上的故事;儿童作为剧作家,能够大胆地塑造他们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自主地进行改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儿童作为评论家,对整个表演有着最深切的体会和感悟,了解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完善。审美是一种高级情感,儿童也拥有这一基本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结构的完善,他们不断地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而儿童戏剧为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3   儿童戏剧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国家,戏剧在早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艺术教育第一次被写进联邦法律,将戏剧教育正式纳入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体系中。20世纪,英国的《教育改革法案》将戏剧教育列入学校正式课程,通过角色扮演,加强同伴交流协作,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此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也逐渐开始在学校中推广戏剧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戏剧对人的塑造作用。戏剧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儿童戏剧给予儿童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儿童不仅是演员、观众,更是导演、创作者和评论家。他们在一个虚构的世界探索人物关系,表达内心的想法,体验剧中角色的转变,在这样一个有趣、活跃的戏剧活动中,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感悟真善美,懂得理解和包容,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然而,我国儿童戏剧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作为国内艺术教育中的一个新兴门类,戏剧教育在国内尚不普及,仅一线城市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绝大部分学校缺乏资金、师资力量的储备,面临儿童戏剧发展的瓶颈。但随着儿童戏剧显著的教育效果,逐渐深入人心,很多学校开始接纳并尝试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我国很多教育学者致力于儿童戏剧的开发,他们的实践与研究推动儿童戏剧继续向前发展。1995年,剧作家李婴宁出席第二届国际戏剧与教育联盟会议,之后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地方推广戏剧教育活动。将教育戏剧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辛勤浇灌,用心培育,结出创造力、想象力、自我认知和批判思考的智慧果实。 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梅博士主要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戏剧教育方向的研究,在借鉴西方儿童戏剧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思考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育策略等问题,尝试构建一种适合本土的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模式。[7]2017年10月,全国第一个儿童戏剧教育专业社会组织在京成立,主要任务是推广儿童戏剧教育、组织儿童戏剧活动、培养儿童戏剧教育师资、搭建儿童戏剧交流平台。至此,我国儿童戏剧的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   儿童戏剧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鼓励原创,创作优秀的儿童戏剧剧本
   目前儿童剧剧本创作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儿童戏剧创作分众不明、陷入成人化、模式化误区、过于强化说教,忽视儿童发展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专家、教师的通力合作: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专家及研究学者积极投身于儿童戏剧的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的、适合儿童的好作品,教师要加强儿童戏剧理论知识的学习,改编剧本应用于教学课堂,提高儿童的戏剧鉴赏力。
  4.2 开发课程资源,将儿童戏剧引进校本课程
   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把新思想、新元素、新方法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是对课程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使課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将儿童戏剧引进校本课程,充分地利用了社会的各项资源,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3 培养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儿童戏剧教育理论研究水平
   师资力量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儿童戏剧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要重视引进优秀师资,加强师资培训,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地开展戏剧教育活动,针对性地开设戏剧课程,提升教师的戏剧素养。另外,理论与实践并重,与时俱进,开发创意性的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这一观点,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发展。
  4.4 立足本土,扩宽儿童戏剧教育的组织形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儿童戏剧的创作可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运用创新性手段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儿童戏剧的发展需立足本土,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探索出儿童戏剧本土化发展的道路。张金梅博士将儿童戏剧教育内容的体系分为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三个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提出儿童戏剧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分别是主题式、渗透式和区域式。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需将各个领域整合起来,多种戏剧教育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戏剧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水平。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适用范围很广,可以渗透到各个戏剧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对儿童产生影响。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重视师生互动,儿童可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独立地完成作品创作。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儿童戏剧的有效发展策略,梳理儿童戏剧的基本理论,阐述儿童戏剧的重要价值,分析儿童戏剧的发展概况,提出创新性的方法策略。纵观国内外对儿童戏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今后儿童戏剧发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方芳.学前儿童戏剧教育是什么——基于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03).
  [2] 孟聪.探索中的上海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戏剧学院,2008(04).
  [3] 唐婧琦.儿童戏剧教育与幼儿发展:一种国际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3(05).
  [4] 教育部办公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5] 朱凯利.创造性儿童戏剧的价值探究[J].大众文艺,2015(10).
  [6] 张金梅.戏剧能给儿童教育带来什么——透视西方儿童戏剧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4(08).
  [7] 伊彩霞.学前儿童戏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5(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9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