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名师工作室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紧密相连,但目前名师工作室的外部保障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策略,构建名师工作室的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  教师专业发展  运行机制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但目前对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大多仅局限于对其自身的研究。本文尝试从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入手,探讨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将名师工作室打造成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训”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名师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和抓手。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工作室的关系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很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理解和认识也不相同。据目前分类而言,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关注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以教师群体为对象研究其外在专业性的提升。另一类是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关注教师的个体发展,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本文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更趋向于第二类,研究的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关注如何提高其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意特质在内的综合素质[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专业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其内在结构归为以下五个方面:专业服务精神、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
  2.名师工作室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名师工作室中的“名师”是具有高尚师德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中做出一定贡献,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教师。名师工作室是一种由挂牌名师和一些相同学科的骨干教师所组成的教育教学专业机构,是教师培训部门与教科研部门有关职能的延伸与补充,是一种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一,拓宽了教师知识技能训练的专业化渠道。名师工作室从空间上,打破了原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教研活动局限,以学科为单位凝聚全市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有利于促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从时间上,突破了寒暑假集中培训的限制,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日常化和常态化;从方式选择上,通过共读共研、课题研究、网络学习等形式进行开放式学习,通过送教下乡、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实践交流,通过集体备课、同课求异等模式检验自身学习他人,实现教学设计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化,教学形式由教师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导,教学反思由单方面转变为多面性[2]。
  第二,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更注重教师本人的需求和能动性的发挥,名师工作室从申报到建章立制再到开展活动都是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自主行为,体现了成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和目标,成员普遍具有较强的团队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名师工作室让教师进一步深入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质,促使教师形成了促进专业发展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动力源泉,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认同、降低教师职业倦怠、加强教师自主反思等,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
  第三,凸显了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双重作用。一是发挥名师对团队成员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名师的指导与一般专家指导相比日常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同时名师的言传身教对团队成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促进名师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名师工作室的平台激励名师履行职责,不断进步,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向其他团队成员学习,共同进步[3]。
  二、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运行基本上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时期,在外部保障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外部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外部保障机制是名师工作室得以运行的基础,主要分为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政策支持三方面。
  第一,从组织保障机制而言,“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组织保障机制是外部保障机制中的一部分,包括对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人员的选拔以及对日常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展开进行协调、安排、管理。但目前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行是自上而下的官方行为,存在诸多行政干预,常常忽略不同工作室成员的多样化需求,影响不同工作室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第二,从经费保障机制而言,经费不足影响名师工作室的正常有序运行。经费保障是外部保障机制的另一部分,包括省教育厅给予的经费支持、当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资助、所在学校对其建设的公用经费支持。然而目前名师工作室的经费一般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拨款,数量有限,这些经费既要用于购置公共设备和购买图书资料,又要用于课题研究和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常常捉襟见肘,成为制约名师工作室发展的瓶颈。
  第三,从政策支持而言,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名师工作室运行效果。政策支持包括教育厅下发的针对名师工作室的专门文件、所在地区为其提供的物质、精神保障以及所在学校所提供的减少课时量、外出培训的优先权等。目前有关名师工作室政策支持方面的文件不断增多,但各地区的执行力度存在不足,如教师既要搞好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科研课题,还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发展,这三方面在政策制度方面并没有得到协调,这对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成效影响不容小视。
  2.内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运行机制是名师工作室得以运行的关键点。名师工作室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机制、教育教学机制、科研活动机制、培训培育机制四方面。   第一,从日常工作机制而言,工作室成员之间合作意识淡薄。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机制包括挂牌名师、骨干教师、成员三者之间的日常工作。在工作室日常运行中,部分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过于狭隘,在进行经验交流、共同学习时有所保留,无法真正融入名师工作室之中,影响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二,从教育教学机制而言,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影响名师工作室成效。在教育教学机制中教师主要通过示范课、评课、听课等形式开展活动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单一的活动形式阻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局限了教师的视角,不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成效。
  第三,从科研活动机制而言,研究范围区域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在科研机制中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教育政策热点等做课题、发表论文等。目前科研范围区域化明显,获取一手资料的形式和地点单一,影响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以及应用的普遍性。
  第四,从培训培育机制而言,中学与高校之间的衔接还未成熟。目前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培育机制采用的是中学与高校相联合的培养方式。但由于高校与中学模式中教育侧重点不同,于是就需要中学与高校相联合的模式要对实践和理论教育之间进行衔接,但目前衔接还未成熟,如高校对于中学课程关注过少、中学教师对高校课程安排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
  3.考核评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考核评估机制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保障,是为了改进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方式,提升其运行效率。名师工作室的考核评估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工作室整体的评估考核;另一类是对工作室各成员进行评估考核。
  从对工作室考核评估而言,评估手段繁琐,效果差影响名师工作室的良性发展[4]。目前许多名师工作室的评估覆盖面广但重点不突出,导致评价动机功利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式单一化等现象发生。从对工作室各成员考核评估而言,评估方式不当影响其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目前的评价机制而言名师工作室中存在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过于量化等问题,忽略了教师之间的差异和风格,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改革路径
  1.外部保障机制改革
  第一,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但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名师和其他教师的需求和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如在选拔工作室成员时,名师要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表明自己的科研活动方向,让优秀教师了解名师特色之后进行选择。
  第二,构建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提供经费保障,在经费上,在寻求提高教育行政部门拨款额度政策支持的同时与高校合作拓宽名师工作室的经费来源渠道。如在高校合作中,多搭建教师培训平台让名师展示其研究成果,并运用视频网络等形式推广其研究成果,为成员争取更多经费来源的机会。除此之外,要与教研部门相联合,多申报与名师工作室相关的一系列省级国家级课题获取工作室经费。
  第三,从制度和政策上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提供时间保障。在学校和教育局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对工作室成员时间分配上进行合理性、灵活性的调节,根据地区、学校对其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减少正常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保证成员能够集中业余时间和分散时间完成工作室的任务。
  2.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第一,搭建教师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搭建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打破了地域限制,教师随时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促使教师专业技能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比如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的网站,在网站上发布教育研究相关资料,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建立博客发表自身参加活动的体会,与一线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第二,丰富名师工作室活动形式。单一的活动无法调动名师工作室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要改变过去示范课、评课、听课等传统的活动方式,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兴趣,从而吸引工作室成员的参与。新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读书学习、主题研讨、课题研究、会课活动、专题演讲、阅读反思、观摩学习等。
  第三,促使研究内容、研究方式贴近实际。目前部分名师工作室教育研究内容与方式与我国教学现状相脱节,造成工作室研究成果质量过低。因此,名师工作室研究的问题应该贴近教学实践,从中寻找具体的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得出的结论一方面会不断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考核评估机制改革
  第一,对名师工作室进行综合客观评价。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和工作室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制定一个全面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案,对工作室的科研活动、教育教学、培育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估[5]。名师工作室最终的评估结果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经费拨款、工作室是否能够运行相挂钩,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工作室成员对工作室的评估意见。
  第二,对名师工作室各成员进行整体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一个民主的评估小组,使工作室成员既是考核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其次在评估过程中,将量化考核指标和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内部评价機制;最终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成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修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
  参考文献
  [1] 薛志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D].兰州:兰州大学,2006.
  [2] 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以吉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吴振兰.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基于顾晓华名师工作室”的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向雄.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谭吉华,向熊,谭文翰.中学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3(06).
  [作者:董少丹(1995-),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永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3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