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个性化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内心都是完整的精神世界。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一样,生活状态不同,心理状态也就不同。表现在学生写习作的过程中,就是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见解不尽相同。如何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把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生活记录下来,用笔描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应树立开放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还要创新评价机制,营造愉快宽松的习作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写作,促进学生习作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
[关键词]个性化;创新;鼓励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好成绩,习惯性地在立意、结构、写法、格式等方面要求学生,规定他们写作的框架,束缚他们的思想,教师评分也只能打几乎相同的分数。时间久了,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大同小异,这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独创性和创新性,这种作文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个性化体验入手,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达到课标要求,這也是完成教学改革任务的重要部分。
一、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多鼓励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童年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千差万别,对于同一事物和同一要求有着不同的判断和体验。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看法和不同见解,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明显不同,内容形式千差万别,他们的语言、行为和表达的方式在我们成人看来有些很正常,也有些却难于理解,甚至感觉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敢写出来,敢表达出来,就说明他们信任老师,相信自己的表达是最好的,是老师能理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他们的真心表达应得到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教师应小心呵护学生说真话的权利,让他们吐真言,写真感,这是学生写出个性化习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应该认真做的。在引导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难忘的事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写自己难忘的是一次生日聚会,有的写自己难忘的一次旅游,有的写自己难忘的父母关心的一件事,还有的写自己与小伙伴发生的一件事……对于这些生活中的事,凡是能用笔墨书写出来的,表达真实情感的,我都给予学生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这样做是因为这些语言都来自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有着他们独特的个性体验,要呵护和表扬。有些学生写的内容很少,思想不积极,感受不深刻,说出来的并不是他们这个年龄该说的话,此时,教师不要感到不安和惊讶,更不要批评,因为这是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只要及时引导和沟通,这类问题会逐渐减少。
二、树立开放的思想,多关怀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追求新意,思想高尚。比如,学生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讲文明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雨天给同学打伞等,这基本是固定的“套路”。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完全是教师引导出来的,有教师的思想、成人的语言、家长的心理活动和高大上的思想境界,这些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一些学生对教师充满期待,充满依赖,希望教师能帮助他们完成习作,这样的教学在创新和个性方面根本无从谈起。
1.教师要树立时刻以学生为主的观念
教师应明确,学生才是写作过程中的唯一执行者和完成者。从写作之初的立意构思,到动笔去写,再到修改,最后完成作品,应该是学生一个人的独立行为,不能由他人的替代。教师的任务是根据自己对不同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思维的习惯,进行点拨、引导、商量和沟通,本着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目的,鼓励引导他们写出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内容,通过真实的体验完成独特的个性写作。
2.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以生活中的人、事、景为素材,积累阅读材料为辅助,激励学生去书写自己的所闻、所见和所感,完成自己的创作情感体验,做到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和“我手写我见”,着力摆脱应试教育中学生“为了写而写”“无东西可写”“为文造情”和“为文编事”的通病,让学生真正感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明白生活即作文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应随时感受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用心观察、思考和感悟,并以日记、随笔、周记和练笔等形式加以记录,形成在空闲之时加以整理补充的习惯。学生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积累,课外阅读积累是为作文提供素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及时查找工具书,把多读书和读好书落到实处。教师要指导学生,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会有片面的见解,所以应经常开展同学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成果交流展示,这些环节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3.命题半命题作文应放宽命题,营造宽松的氛围
要重视培养学生命题习作的审题环节,但是不要僵化。小学生习作多数是命题、半命题作文,这就要求训练学生审题时要斟酌,要仔细,选择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符合要求,还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要有实用价值。在课堂中,要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打消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改变学生不知写作是什么的心态,运用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教师应注重习作题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头脑中的积累和以往生活的体验进行想象和联想。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命题,命题要利于学生的发挥,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4.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全新的评价机制
作文教学评价起着导向和监控的作用。评价学生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少说概括性的语言,要针对作文的具体问题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恰当的评价,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表扬和引导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在习作中的鼓励作用和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三、反复练,练反复,在练中提高 个性化写作能力需要多方面训练,要多角度强化创新训练,培养写作个性化,另外,作文教学还要渗透着逆向思维的训练。
1.个性化写作能力需要多方面训练
培养个性化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环节实实在在抓好,力求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习作技巧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每一篇写人、写事或者写景状物的文章,都要及时进行迁移,让好的文章、语句和段落都能吸引学生跟着学习和模仿。练笔、随笔、积累、口语交际都要与习作相结合,让学生的文章“见多识广”“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真正做到个性十足,精彩纷呈。
2.多角度强化创新训练
从选材上,可以一题多角度选材。“上学路上”“放学的时候”可以写好人好事,也可以写坏人坏事;把古诗编成故事《使至塞上》《小儿垂钓》《寻隐者不遇》;再比如写生活中的人和事《节日》《生日》《假日》,除了写热闹的情景,还可以写没有特殊意义的。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让文章百花齐放,不拘泥于单一。
从立意上,可以一个材料多种立意。比如,在指导《井底之蛙》读后感时,为突破井底之蛙见识短浅的通识,启发学生,井底之蛙只是受条件限制,假如它也有小鸟一样的翅膀,会怎样?井底之蛙做出改变,爬出井底,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还可以从体裁上下功夫,以“家”為材料,学生可以写说明文《家》,介绍家的情况,写出家的位置和家的样子,介绍家里的人;可以写记叙文,比如《家的变迁》,小时候、学前班时、一年级时等;可以写抒情文《我们一家人》,写家里每个人的特点;也可以写想象作文,比如《未来的家》。
3.作文教学渗透着逆向思维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家乡的变化》可以写信,可以写通讯,可以写景色,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家乡的变化。
总之,学生是个体,个性独立,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见解不同,抒发真实的感受,这都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独特的写作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简单的事,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最后才能取得可喜成果,教师应不断加以努力。
参考文献:
[1]徐蓓春.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
[2]肖静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走向[J].学科教育,2003,(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28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