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使用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非英语母语人士与英语母语人士在英语商务函电中使用礼貌策略的情况,分析了四家公司的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雇员所写的商务函电,与以英语为母语的雇员所写的商务函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母语雇员使用消极和积极的礼貌策略的频率要高于母语雇员,社会距离在不同策略的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称呼类型的选择上,需要积极礼貌策略来减少面子威胁行为。
关键词:商务函电;礼貌策略;面子威胁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50-02
一、引言
Brown and Levinson的礼貌行为理论可以追溯到Goffman(1976)关于面子的概念,认为面子是“公众的自我印象”,可以丢失、保留或增强(Brown & Levinson,1987)。这个概念包括两个部分: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一些行为本质上威胁着受话人的面子,他们称这些行为为面子威胁行为(FTAs)。FTAs包括正面面子威胁行为或负面面子威胁行为,或两者兼有的行为。例如,道歉之类的行为会威胁说话人的正面面子,而表示感谢之类的行为则会威胁说话人的负面面子。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话语发出者和接收者的社会距离,双方的社会距离和相对权势和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级别的影响。这三种因素程度越深,FTAs程度就越严重(Nickerson,1999)。FTAs严重性越强,说话者越有可能采用礼貌策略来减轻受话人面子威胁的程度,尤其是当受话人比说话人有更大的权势或者更高的社会地位的时候(Maier,1992)。
在商务通信中,说话人是发信人,受话者是收信人。本研究旨在比较以汉语为母语的公司员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公司员工所使用的书面表达中的礼貌策略。
二、礼貌策略的使用比较
本研究收集了80份英语商务信函。其中40份由非母语员工发出,另外40份为母语的员工撰写。这些信件来自四个中国商贸公司与英语国家公司的函电往来。笔者分析了所有邮件及其回复,考察了发送者或接收者使用礼貌策略来减轻这两类人可能发生的面子威胁行为的发生情况。社会距离作为影响面子威胁行为的权重的三个因素之一,对其作用也进行了考察。分析后发现,积极礼貌策略比消极礼貌策略更常见。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比以非英语为母语的人更倾向于产生积极的礼貌策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使用消极礼貌策略时存在显著差异。
发信人和收信人在称呼语和签名部分都使用了“适当的称呼形式”,而在结尾部分,非母语者使用的积极礼貌策略较少,而且不太喜欢用亲密的称呼。在称呼上,发信人和收信人的社会距离起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会距离较低的非母语者发信人比社会距离较高的母语者收信人更加频繁地使用正式问候语。例如,发信人使用“Dear Dr.Green”(亲爱的+姓氏),而“亲爱的Brian”(亲爱的+名)经常用于社会地位较高的收信人的通信中,比如当收信人是经理而发信人是雇员时。然而,当发信人和收信人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同,即两者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问候语的使用与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通信的频率有关。这意味着“亲爱的+名字”也经常用于在较低的社会距离内频繁通信时使用。然而,发信人和收信人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同,因此,问候语对发信人和接受者之间通信的頻率更为敏感,这意味着“亲爱的+名字”在较低的社会距离内经常用于通信。
非母语者在结束语中更多地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而双方使用积极礼貌策略的频率则基本相同。双方使用消极策略的频率较高,表现出发信者对于减少强制语气并与收信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的诉求。例如,结束语使用“It is my pleasure to collaborate with you …” or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被用来确保与收信人保持合作。Brown和Levinson的消极策略“go on record as incurring a debt”似乎是非母语人士的一个关键策略,目的是尽量减少施加的压力。
母语人士比非母语人士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策略进行确认,尤其是消极策略。例如,“I agree with you regarding ...”就属于消极的礼貌策略。或者试图建立共识,例如“However,as you would agree ...”被用作积极礼貌策略以建立或保持与收信人的关系来实现商业目的。
三、研究重要性结论
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和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商务信函的分析发现,即使在交际距离较低的信函中,母语人士和非母语人士在礼貌策略上的选择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相同社会距离的双方为缓解商务信函中发生的面子威胁行为,使用礼貌策略的频率也存在差异。在受话人地位较高的书信中,非母语人士更倾向于使用礼貌策略来减少言外之意,以保全受话人的面子。
通过此项研究,笔者发现,在使用礼貌策略方面,母语组和非母语组有明显的差异。非母语者使用了更多的消极礼貌策略来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由于信函的发出者为非母语者,接收者为母语者,二者社交距离较大,他们使用的此称呼更为正式,而母语人士和非母语人士在使用积极礼貌策略方面的差异在统计中不显著;对两组商务信函的分析表明,两组商务信函使用积极礼貌策略的情况明显多于消极礼貌策略的情况。
参考文献:
[1]Brown,P.& 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1978.
[2]Goff man,E.Replies and responses.Language in Society,1976,5 (3):257-313.
[3]Jansen,F.& Janssen,D.Eff ects of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usiness letters.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 (9):2531-2548.
[4]Maier,P.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usiness lett ers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English for Specifi c Purposes,1992,11 (3):189-205.
[5]Myers,G.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 c texts.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 (1):1-35.
[6]Nickerson,C.The use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usiness letters.In R.Geluykens & K.Pelsemakers (Eds.),Discourse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1999:127-142.Munchen:Lin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