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教协同模式下中医药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医教协同”是医学院校协同政府部门、医疗行业、学习者等各方共同合作的育人模式,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中医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药高等专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医教协同;人才培养现状;人才培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070-02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重视外界环境、心理因素对健康、疾病的影响,提供因时、因地、因时制宜及个体化治疗。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医学教育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医教协同作为培养医学毕业生的系统工程,为培养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指明了方向。2014年教育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
  一、社会对于中医类临床学生的需求情况
  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有中医类医院3732所,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到2020年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但是目前来说我国每千人口中,中医执业包括助理医师数仅仅有0.2人,因此到2020年我国中医类人才需要增加50%才能达到发展需要,这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机遇,而中医药高等医学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的任务,与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重要的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更是要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坚持医教协同发展,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才。
  二、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全日制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院校教育,其次还有师承学习、毕业继续教育,以及成人自考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为医疗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中醫药学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职类临床人才在基层的医疗工作中有重大意义。中医药高等专科类医学毕业生,符合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社区、群众的相关需求,可以解决目前我国基层中医类人才相对缺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加强,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目前,中医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案与本科大体相同,甚至是本科的压缩版,主要是课时多少的区别。不仅如此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沿用的是以往相对传统的从基础到临床、再到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2年的院校学习,除去公共类课程以及西医课程,真正用于中医相关理论的学习很少,对于实践的教学更是少,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匹配。另外,院校教育取代“师带徒”,导致师承教育淡化。
  三、医教协同模式下医学人才培养要求
  基层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高,是专科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但是其对于实践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中医药高专人才培养中除了基础理论教学外,还要注重学生临床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院校三年教育。①对接执业医师考试,加强技能培训。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一直沿用以往的院校教育和医院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医学生院校教育结束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并没有统一标准,医院实习也如此。而且两个阶段关联性不够。另外,高职高专的医学生三年要学习本科五年的知识,中医的内外妇儿,西医的内外妇儿,以及中西医基础课程,短短三年学生完全掌握不了重点,导致学习基础薄弱,理论掌握不扎实,很多学生考执业助理很是吃力,完全没有方向,最终放弃中医学的也大有人在,这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来说显然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相关要求,制定安排相关理论考试以及技能培训,在学生毕业考核的时候安排类似于执业医师考试的流程,让学生提前感受考试氛围。②病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20世纪开始逐渐受到医学界、企业界、教育界等的重视。病案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模式。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内外各科高年资教师编写病案,形成病案库,课堂上以案例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讨论,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水平。其次,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这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③以赛促学。学生通过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很好地巩固专业知识,但是这类比赛大部分在大三阶段,很多学生因为找工作或者专升本会影响报名的积极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班级竞赛、校级竞赛、社团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巩固专业知识。
  2.两年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医院轮转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以前专科生仅仅只有10个月医院实习时间便走入临床,由于基础薄弱,进入临床之后很难适应。但是随着2年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推行,对于专科学生执业生涯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专科学生的就业大多数在基层,而且是全科,毕业之后很难系统地学习临床各科室的相关知识技能,而助理医师规范化培训至少都是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这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是对于医学知识最好的补充。如果说实习是医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通识阶段,那么规培则是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升华阶段。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师是针对专科毕业生,培训年限为2年,主要有临床培训、基层实践、中医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三部分内容。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一般是二级以上中医院,但是现在很多的中医院西化很严重,很多学生反映,学校所学与临床基本没什么关联,在医院里很少用到中医,大多数科室都是以西医治疗疾病为主,即使个别医生用一些中药,但也是院内或者科室协定方,缺乏辨证论治。使学生对于中医失去信心。长此以往,中医的发展越来越艰难,中医临床阵地缩小,优势不能发挥。因此要培养优秀的中医后继人才,需要优秀的中医带教,而师承教育优势突出。首先师承教育规模小,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其次通过口传面授的跟师形式,能够实现知识的及时化理解。但是基于学校资源有限,可以在本市范围内遴选有经验的中医作为“师带徒”的导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跟诊抄方,实行院校教育、医院实习以及师承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师资队伍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谬文玲等人提出“双能型”师资培养型模式的构想。双能型教师顾名思义是双师型教师的提升,既要上得了课堂又要下得了临床。目前我校实行青蓝工程带教,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是医学院校,新进教师脱离临床,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发挥学校教师名中医的优势,可以在学校附属中医院创建“名中医工作室”,安排本校中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到工作室跟师学习,提高中医相关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临证水平,有利于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
  五、总结
  综上,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必须符合社会需求,对接国家医教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院校教育阶段重视理论的同时要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辩证论治思维,在助理全科医师培训阶段,强化理论知识,提高诊疗水平,院校教育与医院培养相结合,培养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8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中国卫生法制,2017,25(05):71.
  [3]常学辉,丁虹,杜凤丽,等.“医教协同”与医学教学基地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9):32-34.
  [4]王昭,于昕,王佳.强化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培养实用性中医药人才[J].文学教育,2017:166-1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