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上读文悟文是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对语文文本的诵读中通过朗读感悟文本、领会文本意境来挖掘文本思想的内涵。通过朗读悟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關键词:教师引领;朗读;悟文;提升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256-02
  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是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当下语文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课堂的资源在于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语言感知的灵性,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诵读开启感悟文本内涵的读文之旅。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夯实双基,教师注重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引导。
  一、教师的示范引领是阅读教学的魂
  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领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教师的讲解并不是唯一途径,最佳最有效的路径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因为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所以语文课堂上只有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也才能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师的困惑也很多,有时使出浑身解数却不见学生的进步,课堂上教师的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学生听进去的甚少。语文讲授辅导的时间跟学生的分数不成正比,缘此,语文课堂上教师怎么教比教什么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更为前瞻的命题。教什么是文本的内容,而怎么教是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教学技法。笔者认为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提倡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对文本知识的认知,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感悟,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内心得到滋养,思想得以升华,真正实现大语文观。通过教师读文的引领,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领神会与顿悟,追求心灵的轻松和自由。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作品,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人类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品味。拿到文本,教师必须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学识、情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理解揣度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只是需要关注语言形式、词句的选择、段落的衔接、语篇的结构等,还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谊思想,了解作者如何传达情意,通过文本的诵读和揣摩,唤起学生的映视与联想等心理体验,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的境界。教师的范读以声传情给学生原汁原味的感觉,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的抒情散文,而很多教师不是把这篇文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而是放在把它分成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上。这篇散文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带有情感的示范性朗读,甚至让学生闭目,思绪随教师的读文飞扬,想象文中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诵读不易过度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惬心的阅读,不是放任阅读,而是同样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升,思想得以升华。对“春”的理解,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学生不仅能说“春”还能绘“春”,更能领会朱自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黯然神伤的感觉,这篇文章叙述的是父子之间很平常的小事,用语朴素平静,略显平淡,但那份父子之情为何这么多年每当读起的时候还是很打动人,所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惬心地阅读;再如“光景很是惨淡,祸不单行”的境地,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本,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揣度文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情感。《背影》一文中父亲买橘子,让学生揣度一下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父亲如何以真挚的情感在关心着自己。当学生明白了以后,就能把这段情感描述的语言读得更加有情感、有品味了。
  二、开辟阅读大平台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只有语文可以像私塾一样学习。明末清初,南方盛行各种书院,他们的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书院或私塾,老师凭着一把戒尺让这里的学生常常连续几个小时都在读书。扩大空间的诵读之后,使这些学生饱读诗书,肚子里有了“墨”,锦心绣口,下笔有神。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对文本和古诗词有了深切的体会和感悟。这种悟,更多的指向儒家典籍的义理精神,悟的是道。当代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悟”更多的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悟的是文。但不管哪一种“悟”都需要时间,需要安静的气场,合理的时间去阅读,要有教学行政对课时的保证,有对阅读空间的平台,阅读的空间是温馨愉悦的,不管是教室还是阅览室,环境的温馨、和谐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性滋长。教师不仅要具备语文专业的广博知识,还要有润物细无声的责任,要有循序善诱的技法和一定温度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各个学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土壤和氛围,在这个好的平台空间里做足做优。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更大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和体认,在书海当中去徜徉和碰撞。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立场,鼓励学生鉴赏文本和探究文本内容的自主选择,课堂教学当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审美兴趣能力自主选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需要让自己的想象进入文本的生活情境,需要调动自身的认知图式与文本图示实现同化与顺应。作为教师,千万不要絮絮叨叨地叮嘱和提示,干扰学生安静的想象和思考的气场。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畅快的徜徉在文字之中,是重建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教师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一定要有教师的引领在先。教师很好地引领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也能激发学生的表达自由。教师切忌给出统一答案,允许百家争鸣,切忌统一出课堂设计和标准化答案,真正让阅读摆脱功利性和目的性才是治本。
  四、阅读的技巧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1.有质疑的问题。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然后把质疑的问题通过学伴互助进行同桌分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分享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在交流分享中,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在分享中得到了提升。
  2.要有学生—教师角色转换的经历。一是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二是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三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给学生选文的自由度,自由选材、自由读文,因为人在自由学习时的智商是最高的,见解是最理性的。
  让我们立足课堂,开辟广泛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文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