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赴美访学为契机,通过对美国本科应用型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借鉴,探索应用型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建设为实践平台,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建设,营造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和激励自主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多层次多主体式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学科;多层次多主体式教学;自主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121-02
可持续建筑是目前全球建筑领域内备受瞩目的建筑发展方向,其知识内容不仅覆盖可持续建筑本体,更是关联了城市发展、社会文化、经济性及生态因素等各个知识领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1]。建筑学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程应用型学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理应成为建筑学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可持续建筑概论作为建筑学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亟须通过课程建设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以赴美访学为契机,笔者走访加州伯克利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斯坦福大学城市与环境工程学院可持续设计与建设课题组,针对可持续建筑教育进行交流参观;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开展教学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兴趣培养进行探讨。通过走访交流,借鉴美国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对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建设,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强化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力求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式教学模式。
一、强化“案例式教学”,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原有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各知识点辅以项目案例进行说明。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应用方式,但是由于将项目案例拆解分布于不同知识点,并不利于可持续建筑技术策略的综合应用。学生往往学会了单一知识点的应用,却不知道如何将各类可持续技术手段结合应用,因此对可持续建筑的技术策略和方法常常顾此失彼,很難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并正确地运用到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较难实现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探索教学实践,同时借鉴美国本科教育教学经验,将“案例”不只作为对知识点的解释,而是作为“综合知识点”本身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种案例式教学模式可以深化学生对可持续建筑项目的系统认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对“案例式教学”的强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分配,将案例环节分解为两部分进行:一方面,由老师进行综合案例详解,选取优秀的综合型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将新技术与常用技术应用相结合,让学生面对可持续建筑设计问题时掌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汇报,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自己的分析掌握同样的技术策略,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从而改变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形成理解性记忆。这种理解性记忆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形成多主体的“案例式教学”,在不同主体进行案例分析和演示的过程中,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汇报,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可持续建筑技术策略、技术手段的学习情况,从而回馈到讲授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与适应。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多维度思考
讨论式教学是把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耶鲁大学长期以来坚持这一教育理念:小型的研讨班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2]。在美国本科教育体系中,一般课堂都会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规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数量,并根据学生完成讨论的质量在课程最终考核总分中形成占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自觉阅读资料,课上及时进行知识转化,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取量比常规讲授式教学多得多。知识通过学生的思考、整理及讲述后,记忆会更加牢固。“讨论式教学”将教学过程由变灌输变为引导,从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不断拓展思考维度,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观点。
本次课程建设部分地借鉴美国本科教育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增加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研进行汇报的同时对汇报成果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不仅促进学生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养成,也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布莱顿副校长认为:“现代教与学已经远离过去的传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3]课程实践中,让学生在课程前期通过众多优秀案例不断优中选优的分析研究形成量的积累,学习和感知同一技术策略经过不同维度的组合使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可持续建筑方案,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对可持续建筑的前沿知识和热点技术展开思考,在不断拓展思考维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最终在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上实现质的飞越。
三、通过“学生互评”,实现自主知识建构
创新教育(innovation in education)是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将创新理论运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4]如何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是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建设的难点,也是本课程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竞争”和“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在竞争环境中都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意愿,并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点评别人”,会付出加倍的努力探索研究,对知识获取产生超越被动接受的兴趣,从而积极、快速地实现自主知识建构。
基于上述发现,在可持续建筑概论课程的评价环节中增加“学生互评”环节。该环节靶向学生自主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通过共享集体思维来完善知识体系建构的机会,将原本教师对知识的单向输出变为学生对知识的多源获取,通过知识输出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又具备知识建构能力。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将通过教师讲授、自主调研、分析汇报、集体讨论等途径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完成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实现创新能力的养成。
总体来说,通过此次课程建设,研究和探索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方式,按照知识建构规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运用不同教学环节对应不同的培养目标,逐步实现对学生多元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与激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基本实现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10/c70731-27796125.html
[2]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大学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3]马万华.迎接大学“灿烂的明天”.高等教育研究,1998,(4):19-24.
[4]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评述.中国大学教育,2011,(10):9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