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是在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下,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体系,实地调查湖南省张家界市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状况,采用熵权法对石堰坪村农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张家界市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生计资本水平整体比较脆弱,尤其是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是农户生计水平改善的短板。传统村落农户必须借助生态补偿等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应优先实施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为主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需综合考虑五大生计资本的存量与分异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生计及保护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乡村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村落,又被称为“古村落”,作为形成较早、传统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及保护与发展意义[1]。传统村落往往因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延续。但其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村落在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发生改变。对于农户而言,现阶段保护与发展背景既为其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存在着一定风险。生计策略多样化、传统农耕社会和现代消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生计水平的差异与变化也同时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自我发展。
  基于英国国际发展部(以下简称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2],因能较好地理解农户的生存状态的复杂性、农户生计行为的策略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脆弱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研究[3]。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五大生计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影响着可持续生计策略与生计结果。基于此理论,已有大量的文獻对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如生计脆弱性、不同类型地区农户如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研究[4]和失地型农户生计研
  究[5]。生计资本的量化研究是可持续生计研究的重要起点。对于生计资本指标量化的研究主要有主观经验赋权法、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目前,针对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论文主要是研究旅游作为生计策略对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的影响[6]。
  从农户的视角,运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选择湖南省张家界市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开展调查,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获得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综合评价得分指数。对比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背景下农户生计资本规模和结构现状,为决策部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保证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提供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取的调查区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石堰坪村,石堰坪村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距张家界城区68 km。境内溪河纵横,山地为主要地形,海拔主要在300~800 m,因群山起伏,在“小盆地”内有独特的山区气候。全村面积1 700 hm2,现居住有土家族982人,有200多栋保持完好的吊脚楼,核心保护区85栋,植被完好,村落建筑历史悠久,堪称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同时还保留着“糊仓”、摆手舞、阳戏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生态村、湖南省旅游名村。村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这一地区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乡土风情浓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2017年,石堰坪村旅游收入120万元,接待游客5万人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该文的研究数据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农户入户调查获取的。选取张家界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石堰坪村,于2018年2—3月对该村进行农户入户调查,户均访谈时间为30~60 min,调查对象主要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发放问卷92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88.0%。调查内容包括农户信息、农户生计资本情况、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农户的影响以及农户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态度。被调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数据信度检验
  考虑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数值和逻辑的有效性,在数据预处理时进行初步整理,对缺失和异常的数据进行了校正和剔除,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石堰坪村农户生计的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问卷数据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15,问卷设计可靠性高,测量数据信度良好。
  (三)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是进行农户生计资本研究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是可持续生计框架,即可持续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同类研究中,常将这五类生计资本作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即通过对8名长期从事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及农户生计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函询,确定了指标层的二级指标,构建了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详情见表2。
  (四)指标体系权重测算
  熵值法计算权重由于可信度较高被广泛运用于相关研究。依据熵值法的研究进展,首先要对表2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存在不同的量纲和变化幅度,采用分段赋值、极差标准化等方法进行处理,使所有测量指标标准化后的值都介于0~1,极差标准化公式为:
  i=1,2,……,n;j=1,2,……,m(1)
  式(1)中,X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然后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熵值法计算公式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即:
   (2)
  (3)
   gj=1-e(4)   (5)
  式(2)(3)(4)(5)中,Pij为第i个对象第j项指标的比重,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g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为权重。
  最后,将各项指标均值Pij和各指标权重Wij代入农户生计资本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农户第i项生计资本指数,即反应农户生计水平高低。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分析
  从上述计算所得数据(见表3)可以得到石堰坪村生计资本各项指标的权重,不同指标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反映了各生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不同指标对农户生计的作用程度。从指标的全局权重系数大小来看,农户生计资本相对重要的指标依次为农户的借款能力(WF2=0.200)>农户参与技能培训的程度(WH3=0.154)>自有非不动产(WP2=0.105)>农村合作组织参与(WS2=0.095)>权力资源(WS3=0.0.086)=网络及社交媒体改善情况(WS4=0.086)。其中,农户借款能力权重系数最高,说明农户收入来源趋于多样化,金融资本变化面临机遇大于风险,故对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的贡献率增加。其次,农户参与培训的程度也是影响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的重要因素,说明生计多样化发展对农户职业技能的影响越发显著,原本地处群山峻岭间的古村受到外来游客的影响和生存发展需要,对自身认识深化,对技能和教育的重视是必然选择。此外,依据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研究发现,对于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而言,社会资本(WS=0.276)、金融资本(WF=0.261)、人力资本(WH=0.201)相对于自然资本(WN=0.143)和物质资本(WP=0.119)来说更为重要。因此,未来在该区域推进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应着力于农户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改善。
  (二)社会资本分析
  社会资本指的是农户在进行生计活动的过程中所能利用的社会资源,石堰坪村农户社会资本测量值在所有生計资本最高,是0.09。受访者中48.6%的农户有亲戚或者自己曾担任村干部,对此在访谈中村民表示石堰坪村是土家族村落,很多村民都是同宗,亲戚和熟人担任村干部比例较高,亲朋好友的互动与联系较为紧密,村中经常性召集所有村民一起举行一些民俗表演等集体活动,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尚可。但加入社会组织热情不高,70.4%以上农户未参加农村合作组织。网络及社交媒体的普及度较低,仅25.9%的农户经常使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社会资本测量值在五大生计资本中分值最高,这说明农户对于因宗族、地缘、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大多持非常肯定的态度,其是农户规避风险、实现互助的基础。由于农户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比例不高,很难拥有社会权威,相对封闭的家庭和地缘网络对于农户抵御生计风险同时实现古村的保护是不够的。
  (三)金融资本分析
  金融资本主要是指农户可支配和可筹措的现金,石堰坪村金融资本的测算分值为0.04。从人均收入来看,农户收入普遍不高,人均年收入1万~3万元的农户占比最大,为44.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也占到37.1%。大部分村民表示现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户的外出务工收入。借款能力指标权重在全局中占比较高,得分也相对高于其他指标,过去农户的借款渠道主要来自亲友互助或者民间借贷,有一定局限性。近几年,随着乡村的发展,农户在获取银行、信用社贷款方面的机会与便利性均获得提高,表示满意的农户占到了85.2%。同时,政府的农业补贴虽然数额不大,但给予了农户一定的经济支持,满意度达96.3%。而且义务教育、合作医保等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户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虽生计呈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但由于古村缺乏足够的金融资本积累和完善的现代金融支持,农户金融资本积累的生态环境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四)人力资本分析
  人力资本代表着农户的知识、技能、能力状况等,石堰坪村人力资本测量值为0.036,在五大生计资本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家庭劳动力仅为0.007,家庭成员教育程度测量分值为0.012,反映出该区域农户人力资本积累整体偏薄弱。在被调查者中,非劳动力人口比例高达48.2%,反映出调查区域的农户都趋于老龄化。通过对农户实地访谈,村中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常驻的村民大多是中老年人,空心化程度严重。从学历来看,初中以下学历比例较高,达到66.7%,反映出石堰坪村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水平不高,而通过学历教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大都表示出去城镇工作的意愿。从生计能力的培育情况来看,只有14.8%的农户参与过相关技能培训。因此,古村农户普遍缺乏一种有利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积累和人力资本基础。
  (五)自然资本分析
  自然资本是描述农户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术语,石堰坪村自然资本测算分值为0.026,人均自然资产数量较少。石堰坪村地处深山区域,耕地较为缺乏(人均耕地0.011),农户对耕地土地的利用比较单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小部分农户通过种植烟草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农业收入效益较低。林地方面由于主要种植的树种是杉树,由于传统村落保护及其他一些相关政策的实施,对于村民在砍伐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因此农户在林地种植方面几乎没有收入。圈养家禽兽类多半作为自用生活补给,少部分用以外售。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体的生计活动和结果具有不可控风险因素,面临风险大都缺乏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自然资本表现出较大的脆弱性。
  (六)物质资本分析
  物质资本是指农户维持生计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古村在物质资本测量得分值为0.02,在五类资本中得分最低。目前,石堰坪村全部是统一的土家吊脚楼,房屋建筑面积平均都在200 m2左右,大都有100 a以上的历史。由于房屋建筑时间过长,大部分住房年久失修,而传统村落相关政策又限制村民私自维修改建吊脚楼,年久失修导致房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调查结果显示,70.4%的农户对于目前的住房不太满意;25.9%农户还未合法拥有房屋产权,而已经办理房屋产权的农户也大都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项目实施需要。自有非不动产值指标分值为0.015,处于相对中等水平,说明古村农户生产生活物质条件基本具备。政府出资主导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景观建设、乡村通达性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该文以张家界市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研究分析发现: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弱性。不同指标对生计系统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农户的借款能力、技能培训、自有资产、合作组织参与、权力资源和网络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入选对当地农户而言既是风险也是机遇。现阶段,不同收入来源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有差异,但多数农户对生计资本的投资和运用有限,生计资本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解决传统村落生计资本的脆弱性问题,一是要充分识别生计资本脆弱性发生的现实基础;二是要动员农户、政府及社会力量,努力减少生计资本脆弱性形成的主要障碍。
  (二)建议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提出张家界市传统村落农户生计及保护发展建议。一是入选传统村落后对自然资源利用及农户房屋建设实施严格的限制,应借助古村保护性移民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为农户提供生态效益补偿、传统村落吊脚楼修建补偿等经济补偿以及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应借助公共投资为农户提供完备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充足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户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应积极拓展农户收入来源渠道,实现生计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扶持农户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文化创意等产业,通过扶贫与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政策等予以资金支持,提供农户实用性强的信息和技能培训,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当地的农户产业发展,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减少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障碍,提高农户个体自我发展能力和家庭可持续生计水平。三是可建立村庄农户合作组织,发挥村中能人大户的典范效应,发挥社区在乡村发展中的组织、宣传、实施等重要作用,加强农户间的联系与合作,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提高农户与外界的联结,吸引外来投融资及在外务工的返乡人员。另外,可以通过发展民间金融,促进信贷服务多元化发展,提升农户的金融与社会资本。(基金项目:吉首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GY201778)
  参考文献:
  [1]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內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1-13.
  [2]Chambers R,Conway G R.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R].Brighton,UK: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3]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4):10-15.
  [4]杜本峰,李巍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计资本与脆弱性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5(4):14-26.
  [5]丁士军,张银银,马志雄.被征地农户生计能力变化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改进[J].农业经济问题,2016(6):25-34,110-111.
  [6]杨亮.遗产型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基于林寨古村农户调研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6(2):86-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0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