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法衔接手段与完型填空理解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完型填空理解题是大学英语测试中较难得分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完型填空是一篇完整的语篇,其语篇的连贯是依靠衔接手段来实现的,分析衔接手段之一的语法衔接手段中的时间关联成分(time relator)和地点关联成分(place relator)在该题中的运用,强调了掌握语法衔接手段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法衔接手段(时间关联成分,地点关联成分);CET-4;完型填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209-02
  1.题型特点。完型填空理解题是一篇长度约为220—250词之间的短文,内容是考生所熟悉的题材,其中挖出20个空白,每空有四个选项,要求选择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该题是一项综合性考题,既考词汇、语法,又考阅读理解。因而,不但要求考生需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和具备较大的词汇量,而且,必须从语篇层面把握文章,根据文中相关线索做出最佳选择。该题是较完整的书面语篇,其连贯是靠衔接手段来实现的,学生在做该题时应具备一定的语用、语义、话语分析知识,掌握语篇中上下文衔接、连贯的用语、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除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语外,语法衔接手段的运用也较为常见。时间关联成分和地点关联成分用语的掌握可帮助学生理解上下文行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地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因此,本文拟从语法衔接手段的角度,分析语法衔接手段中的时间关联成分(time relator)和地点关联成分(place relator)在该题中的运用,强调掌握这类衔接手段可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语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解题正确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2.语法衔接理论。英语语篇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面表达形式出现,都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系列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来实现的有机结合体,从而使语篇具有粘着性,语篇内部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黄国文,1988)。语篇连贯的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san)把衔接手段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把衔接分为四类:指称、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和词汇衔接。归纳起来,重要的有: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和语用上与语义上的意涵等(黄国文,1988)。语法衔接手段包括时间关联成分、地点关联成分、照应、替代、省略、时和体形式的配合和排比结构(黄国文,1988)。在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可以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其中的时间关联成分指的是表示先时性(earliear time)、同时性(same time)、后时性(last time)等词语,地点关联成分主要指能用来表示位置、方向、地点等意义的词语,这些关联成分在语篇中都起到了连接句子的作用(黄国文,1988)。完型填空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语篇整体,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语义结构及上下文衔接和连贯的用语,对于考生把握整篇文章是很重要的,掌握这些时间关联和地点关联成分用语可以帮助考生捕捉到文章中信息关键点,从而确定出答案。下面以CET-4真题实例来分析时间关联成分和地点关联成分在解答完型填空题中的作用,来说明掌握这类词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
  3.时间关联成分:时间关联成分指的是表示先时性、同时性、后时性等词语。
  (1)先时性关联成分:先时性关联成分指那些如:英语中的形容词earlier,former,preceding,previous,prior等和副词already,before,beforehand,earlier,first,formerly,previously等,以及介词短语before that,before this,before now,before then,by now,by then,until now,until then,up to now,up to then等,它们能用来表示某一(些)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先于另一事件或时间,因而这类词语都可以充当先时性关联成分。
  例1:2006年6月第68题(节选)
  The clock,called Sleep Smart,...in your lightest phase of sleep 68 rousing you.
  本句中第68题,空前提到Sleep Smart等到人们将进入最浅睡眠阶段,而空后提到Sleep Smart将人们唤醒,根据上下文语义,空前后两个动作的先后顺序应是:闹钟应该是等到人们进入最浅睡眠阶段后才唤醒人,故选【B】before.
  (2)同时性关联成分,同时性关联成分指那些如:形容词contemporary,simultaneous,concurrent等和副词concurrently.meantime,meanwhile,here,now,presently,simultaneously,then,througho-ut等,以及介词短语at this point,in the meantime,in the meanwhile等,它们能用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无先后之分或无明显的先后之分,因而这类词语可以充当同时性关联成分。
  例2.2009年12月第69题:(节选)
  The current approach which...on younger people...it says.Only 1% of the education budget is 69 spent on the oldest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句中69空这句是对上句的具体说明,表明目前對老年人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前后两句话(两个事件)发生在同时,故选【D】currently.   (3)后时性关联成分,后时性关联成分指的是那些如形容词following,later,next,subsequent等和副词after,afterwards,finally,immediately,last,later,next,since,subsequently,suddenly,then等,以及介词短语after that,after this等,它们能用来表示某一(些)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后于另一事件或时间,因而这类词语都可以充当后时性关联成分。
  例3:2008年6月第82题:(节选)
  82 a secondary school course,a student should be interested....He should be prepared...He should have...to man’s knowledge.
  本句中82空后下文三次出现a student should/He should 可推知这些事情应该是在学完一门 secondary course之后能做到的,根据空前后事件发生的顺序本题应选【B】after.
  例4.2010年6月第81题(节选)
  In 1993,few corporations had a web page..Ten year 81,both large and small businesses had web pages.
  句中,前句提到1993年前有网页的企业很少,81空后句提到大小型企业都有了网页,显然是经过了10年的发展后,从空前后句时间发生的顺序推断,应选【B】later。
  4.地点关联成分(也称空间关联成分)主要指那些如:above,adjacent to,around,before,below,beyond,beneath,close to,down,further,here,in front of,nearby,next to,near to,on the left,on the right,opposite,on the top of,over,under,up等。它们能用来表示位置(location)、方向(direction)、地点(place)等意义。这类词语(有的要和其他词语连用)都可用作地点关联成分:
  例5:2007年6月第69题(节选):
  A earthquake hit Kashmir on Oct.8,2005.It took...scores of tent villages bloomed 69 the region,...
  句中空前的bloomed在这里意为“突然出现”。69 the region作补语,表示“出现的地点”。Across the region 指“在这一地区”,故选【D】across。
  例6.2007年5月第77题(节选):
  Families of as many as 10 people have had to shelter 77 a single tent and share cookstoves and bathing facilities with neighbors.
  句中本空所在句表示“在帐篷里避難”,应该用“在...下方”的介词,故选【C】under。
  从以上真题实例可见,从上下文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地点、逻辑关系可判断选择出恰当的时间关联成分和地点关联成分,反之也说明了学生掌握了这些关联成分的用法的重要性,这些关联成分用语可以帮助他们在解读语篇时,能更好地捕捉关键信息,理清语篇中上下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发生的地点及逻辑连贯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CET-4历年真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