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加工专业理实教学的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院校存在生源质量不高、教学模式传统、教师知识单一等诸多问题,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新时代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机加工专业经过实践可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机加工;理实教学;衔接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制造行业对技能人才要求会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机加工专业要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综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但面临着以下诸多现实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机加工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一、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心理,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一般会升入高中就读。无法考取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读中职学校。招生的巨大压力使职校门槛越来越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也差,喜欢动手实训而不愿学理论知识。但是,机加工专业性非常强,理论与实训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学生的这些特点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师资综合能力不够。
我國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的实操能力强,但没有专业的教师培训;有的大学毕业就进行理论教学,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会造成理论教学枯燥乏味,脱离实践,培养不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训教学只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零件加工工艺及质量的分析,最终实训和理论教学均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改变。
机加工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是:实训教学在车间,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训与理论脱节严重,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学》等理论课通常在教室用挂图与模型教学,缺乏与零件的关联,不能唤起学生浓厚兴趣;有些实践中需要运用的识图、看图及测量方法,理论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进度;机械传动、加工工艺知识及看图能力的缺乏,又影响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导致学生只会基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做好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措施:
1.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努力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假如是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才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拓展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互融合,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授课能力。
2.理论与实训教材的整合:
《车工工艺学》是一门研究车削合格工件的加工方法和过程的理论课程,为了与实训有效衔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将《车工工艺学》和《车工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整合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种综合课程。理论上可删繁就简,突出应用。由一位双师型教师既讲理论又指导实训,实现“理论中有实践,实训中讲理论”的教学。
《机械基础》学习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与电气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融入实训内容如减速器及齿轮轴的拆装等,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3.实训与理论教学进度的协调:
教学要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实训和理论教师就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实现理论与实训进度的协调。如,需要完成实训任务“车削螺纹”时,要求学生先要学习《极限与配合及技术测量》第五章“螺纹的公差及检测”的理论知识,了解螺纹的种类及应用、参数的含义、螺纹公差的结构及螺纹的检测方法等。实训时才能对加工的螺纹进行正确的测量,学会量具的使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进度的衔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实训与理论教学场地的衔接:
创设加工的综合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习一线展开理论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机械制图》“零件图”时,教师可在实训车间的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及车间现场零件的识别,能总结四种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视图表达,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实践证明: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衔接,体现在教学的“理”中有“实”、“实”中讲“理”,突出了新时代职教特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也提升了综合实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