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白当黑,灵动古诗词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留白”是中国古典绘画手法,是一种构图技巧,它讲求着墨疏淡,在整体构图中留出空白,从而起到计白当黑、突出主体的神韵和特征的作用。这一绘画手法的存在使得中国画具备了虚实相生、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随着留白艺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诗歌就是留白艺术拓展的第一场所。这种故意而为之的留白不但没有影响诗歌的表达效果,反而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表达效果,搭建起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让读者能够从自己的情感经历出发解读作品,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悸动。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也是以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手法为借鉴对象的。以“留白”手法构建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落实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灌输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留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也深挖了古诗词中的“留白”艺术,丰富了古诗词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美的理解,提高了高中古诗词教学质量。
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将留白艺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循循善诱,相信学生实力
学习的本质是对学生潜在智能的挖掘和释放。高中阶段是学生潜能释放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学习技巧,拥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方式,具有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以独立自主的方式探究语文知识。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由衷地相信学生实力,发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古诗词知识,探究古诗词中的留白艺术,用自己的智慧填补古诗词课堂留白,感受古诗词的强大魅力。
例如:在《诗经·采薇》一诗的朗诵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古诗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古诗朗诵能力的。
在课堂的开始,我先请一位学生朗读了《诗经·采薇》一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如何呀?”“很好!”“很有味道!”学生纷纷说道。“那你们觉得他是不是可以读得更好呢?”我问。“可以。”学生答。“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继续问道。“感情再充沛一点。”“读最后一段的时候声音低沉一点,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悲伤。”“重音和停顿稍稍调整一下。”……学生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七嘴八舌地答道。“那你可以给大家再读一遍吗?”我问那位学生。“可以。”学生答道,随即再次朗读了《诗经·采薇》一诗。“这次如何?”我继续问道。“更好了!”学生答。“那么你们觉得他是不是可以读得更好呢?”接着,我又让学生针对该生的这次朗读提出建议,并再次邀请该生朗读本诗,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该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于是,我对学生说:“他可以越读越好,那你们呢?”随后引导学生开始自主朗读训练。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循循善诱、树立典型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在古诗朗诵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他人或被他人评价中掌握了古诗朗诵技巧,填补了课堂教学留白,提升了学生们的古诗朗诵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们古诗朗诵水平的提升。
二、计白当黑,减少课堂干预
在中国古典绘画过程中,画家往往不会对画卷中的背景和细节进行细致地勾画,而是以简单的点线去勾勒和渲染绘画对象的整体神韵,进而达到“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突出主体的绘画效果。因此,要想将留白艺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也以“计白当黑”的方式展开古诗词教学,减少教师的课堂干预,突出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探究性。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一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减少课堂干预的方式,将“留白”艺术应用到高中语文古诗词知识探究中的。为减少课堂干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我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法。首先我利用备课时间制作导学案如下:
教学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古诗语言鉴赏。
教学过程:
(1)响读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明确字词读音,初步感知课文。
(2)品读课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找到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情感走向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解读;整体感知课文说明作者是如何论述蜀道之难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吟诵课文:为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感情的吟诵课文,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课堂总结: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们,然后让学生们按照导学案中的步骤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學习本课课文,除了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们解决共同困惑之外不再对学生们进行过多干预。
这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建立在“留白”艺术的应用基础上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它以较少的课堂的干预,起到了计白当黑、提纲挈领的效果,发挥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体验式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构建。
三、小组合作,强化课堂参与
要想将“留白”艺术应用到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在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坚持生本主义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们在自主化的知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深化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认识,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而小组合作教学法恰好就是一种能够强化学生们的古诗词课堂参与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雨巷》一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促进留白手法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中的应用的。
首先,我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知识学习小组。然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
(1)在《雨巷》一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姑娘”形象? (2)你认为《雨巷》中的“姑娘”是谁?她是作者的心上人?是作者情感的化身?还是作者理想的寄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姑娘形象呢?
(3)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美丽的姑娘,除了《雨巷》中的这位,你还能举出哪些?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在观点的提出和完善中,完成了古诗鉴赏任务。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化、探究化的知识学习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填补了课堂留白,提高了学生们的古詩鉴赏能力。
四、引诗入画,突出直观感受
在中国古典美学之中一直是讲求“诗画合一”,古诗和绘画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高度切合的。绘画中往往具有古诗的韵味,古诗中也常常具有独特的画面美。因此,要想将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引入到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引诗入画的方式,强化学生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们在对直观图画的鉴赏过程中,完成古诗鉴赏任务,降低古诗鉴赏难度,深化学生们对古诗画面美的感悟。
例如:在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引诗入画的方式,创造课堂“留白”,深化学生们对诗歌画面美的感悟的。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望海潮》一词的彩色插图。然后,我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幅画中的场景如何?”“漂亮!”“美!”“繁华!”学生们纷纷说道。“可不可以具体一点呢?”我继续问。接着学生们又尝试着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对图画中的场景进行描绘。随后,我又问道:“你们觉得自己描绘的画面如何?”“不够全面。”学生答。“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人看到这些图景之时是如何描绘的吧!”我一边说一边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望海潮》一词。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引诗入画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描述画面的方式帮助学生简单地领略了该词中描绘的画面之美,最后将古诗词引入图画,实现了诗情与画意的融合,深化了学生对诗歌画面美以及诗歌语言表现力的认知。
五、意象探析,感受独特意蕴
诗歌中的意象与现实中的景物不同,诗歌中的意象蕴含着作者的独特情感。要想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让学生了解简单诗歌意象,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拓展诗歌内容,填补诗歌中的意象留白,深化学生对诗歌意蕴美的感悟。
例如:在《雨霖铃》一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意象探析的方式,填补诗词中的内容留白,深化了学生们对古诗词意蕴美的感悟。
在讲解本词最后一句之时,我问学生们:“同学们,在本句词中出现了哪些意象呢?”“杨柳、晓风、残月”学生回答道。“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呢?”我继续问道。随后学生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对“杨柳”“晓风”“残月。”中隐含的情感与含义进行探究,并结合自己对本词上下文内容的理解,以合理想象的方式还原了诗词意境,品悟了古诗词的意蕴之美。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意象探析的方式,填补了诗歌中的意蕴留白,让学生们从有限的文本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学生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总之,将留白艺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是高中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也是切合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意蕴美的体悟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深化对留白艺术的理解,努力寻找留白艺术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结合点,构建高效化、自主化、探究化的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夏小雪.谈谈高中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N].发展导报,2018-05-18(019).
[2]王晓宇.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留白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徐同芹.“留白”艺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张蓉芳.解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9):2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9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