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学习构建灵动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呼吁教师改变授课方式的要求已经越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数学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生为本,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体验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体验教学,就是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对知识的内化,最终掌握难以言说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很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游戏活动中体验,诱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钟爱的活动,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触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生怕引入游戏,难以维持课堂秩序,所以很少运用,习惯于板着面孔讲解数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毫无热情和主动性可言,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为学生设计游戏活动,并做好组织工作,通过游戏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真正以饱满的学习状态融入探索活动中。
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很多学生对“相向而行”“同向而行”都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于是,在新课伊始,教师选了8名同学,分成4组,教室前后各站4名学生,准备相对面走来,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开始走!”学生们很快相遇,抱在一起哈哈大笑,教师顺势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并告知学生这叫“相向而行”。紧接着,教师让8名学生都站在教室前面,并让其中的4名,先向教室后面慢慢走去,然后让另外4名学生在后面快步走,进行追赶,很快便追赶上了。教师再次在黑板上画出此时的行走示意图,并告知学生,这叫作“同向而行”。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自然地理解了数学术语。
上述案例,面对难以理解的数学术语,教师巧妙地为学生设计了游戏活动,带给了学生愉快的游戏体验,为后续探索数学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动手操作中体验,促进学生理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淡出了课堂,动手实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单纯依赖教师讲解,学生很难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智慧与动作相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引入一些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体积时,教师没有直接揭示体积的概念,而是为学生准备了有刻度的量杯,还有小石块、鸡蛋、苹果、土豆等。新课伊始,教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先拿两个量杯,一个量杯倒满水,另一个量杯中放了一个鸡蛋,然后将盛满水的量杯往放鸡蛋的量杯里倒,学生们发现水有剩余,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很快想到,因为鸡蛋占了第2个杯子中的一些空间。紧接着,教师又让学生拿出4个同样大小的量杯,都装满水,然后分别将小石块、鸡蛋、苹果、土豆放入不同的量杯中,都有一些水溢了出来,等停止后,教师让学生取出小石块、鸡蛋、苹果、土豆,发现量杯中剩余的水都不相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总结出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上述案例,教师巧妙地为学生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强化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解决问题中体验,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如影相随,两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而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數学的意义,又回归于生活。实践证明,脱离生活的教学,往往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间久了,学生必定会产生遗忘。因此,在教学完数学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感受,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的本领。
在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并没有设计机械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而是为学生引入了这样的生活问题:画自己家房屋的平面图。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每个学生住的屋子,都会有一定的区别,汇出的平面图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学生们在绘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测量出实际的数据,然后确立合适的比例尺,进而算出图上距离。经过这些步骤后,才可以动手画图。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中所学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又提升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完所学内容后,改变了以往单一、机械的练习形式,而是为学生引入了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课堂所学积极地完成,丰富了学习体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体验教学是当前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海门市实验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