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升课堂环境里学生的学习体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究表明任何人的行为以及心理都会和空间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学校里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而教室环境与中小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我们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会使学生沐浴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从而使自身的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心理学;教室环境;物理物性;课程改革;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文化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个体,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多年来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对学校,对老师,对班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读《新课标》,我们发现新课改的理念明确的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结合的人文性教育模式逐渐的渗透到了教育教学中,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时也应注重凸显出人文情怀,以此创设出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融合体。
  二、班级文化的塑造
  在小学阶段,十来岁的小学生朋友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他们的人格发展初期,我们就应努力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室这一主要教育场所进行有意识的班级环境熏陶,从而导向他们的一些正确学习行为。环境心理学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暗示教育,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它虽不能与教育发生直接的关系,但这种导向,熏陶是潜在且长期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
  班级是学生上课学习、交流活动、生活成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他们在班级里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因而教室环境与中小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该如何优化班级教室环境是我们教师首先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教室环境中凸显出教育的人文情怀呢?
  (一)班级内的物理性环境塑造
  在教室中,教室的墙面距离学生的感官比较的近,而当前中小学教室内部色彩使用的颜色多数为白色。据心理学研究分析,当学生长期的置身于过多的白色环境里,时间久了后就会让人产生茫茫然,视觉缺少焦点的感觉,相反被人们称之为“保护色”的绿色是最不容易让视觉疲劳的色彩,尤其是那种淡淡的苹果绿,所以我们的教师朋友们在进行班级布置时,可以有意识的在教室的两个墙面上使用各种绿色。比如绿色贴图,绿色墙纸,绿色的班级艺术品等等,这不仅对保护学生的视力有帮助,还可以营造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静的下心来学习。
  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逐渐增加,这除了与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式等自身原因有关外,教室光线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用细化的心去细化教室中的每一个细节,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体现,用心细味,与细微处着眼,与细微处体现教育细节。
  (二)班级内的人文性环境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在班级布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简易、明快的装饰品,如学生图画、学生照片、班级标语、班级公约、卫生角、英语角、黑板报等内容。不过在文化内容的甑选上要经过严格挑选,确保艺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宜过多,要有导向性,熏陶性的作用。
  三、结语
  教育无小节,作为教师,我们应以一颗细致的心,從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让教育充满每一个细小的瞬间,让教育呈现在每个人的眼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它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总之,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希望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渗入我们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一个农人的心态去做教育这份事业。相信教育的能量会于有形处随风潜入,于无声处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邓显新《巧用感情管理班级》[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2).
  [2]马桂萍 《基于环境心理学分析教室环境反作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2).
  [3]徐蕾.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4]田挥生《教学环境论》[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赵慧军. 《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6]花国睿 《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张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