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数学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组织多样化的动手操作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有着积极影响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操作活动中,应当运用可取的教学方法,同时实際的操作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另外要凸出感知对象,同时发挥语言功能这四个方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以期能够通过本研究为小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理论支撑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操作;学生;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A,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71-0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做出明确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展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动作操作的内容。鉴于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的开展。
一、选择可取的活动方法
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虽然要求并非要完全统计,但是草率选择、信手拈来显然是不利于活动有效开展的。教师对操作方法的精心设计和选择,一方面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比如说,教师在教授《长方体面积》这一章节内容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会对长方体表面积进行演示,一般的做法就是展开整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形成一个平面图形,然后以这样的方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有些教师则将长方体的六面面裁剪下来,然后粘贴到黑板上。笔者认为这样的操作方法未必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不管是从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概念,亦或者探究计算表面积的方法,实现的方式都不能脱离三维空间。在对长方体左右以及前后两个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探索分析馆过程中,应当依据体的表象和形象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直观地观察,然后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就就可以运用“长乘以宽乘以2”来进行计算。但是没有没有体形象的依据,让学生研究和观察平面上的2组对面面积,学生很容易形成心理眩晕感。由此可以发现,教师运用展开这样的操作方法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
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这一课程内容操作活动过程中,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具,比如说长方体的两个面能够依次展开,然后又能够复原,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至关地感受“体”,以动态的形式演示。运用这样的操作方法,学生们能够从长方体的部分和整体中,整理出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二、实际操作遵循一定顺序
有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正从无序向有序过渡。鉴于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要关注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发展。在组织实际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过程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教师组织的实际操作毫无顺序可言,学生就不会对问题有好的解决思路。操作的有序对于学生思路流畅、清晰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概括、抽象、综合以及分析,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在讲授《20以内仅为加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基本上都是通过“凑十法”来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凑十,然后让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想象。
三、凸出感知对象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对比背景材料和感知对象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将感知对象凸显出来,对于学生视觉感知有着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组织实践操作活动中,应当将感知对象凸显出来,可以通过强度变化、声音强弱、动态以及颜色对比来增强感知对象的凸显。
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比较圆锥体和同样高的圆柱体这一实践操作活动时。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两个透明的圆锥和圆柱教具。然后通过红色圈平分圆柱为三截。然后将原著中用蓝色的水盛满。导入水的过程中,教师倒入第一个红圈时,停一下,然后将蓝色水全部倒满。最后一步,教师将等高的圆锥体倒过来,将圆柱中的蓝色液体缓慢导入倒置的圆锥中,当导入1/3时圆锥就已经被盗满,于是学生知道圆锥是等高圆柱体积的1/3。通过这样的强烈颜色对比,学生能够清楚地、直观地观察。
四、充分将语言功能发挥出来
思维的外壳就是语言,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就是思维,通过语言得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师组织的实践操作,无论是各种动作、直观的材料,还是动作和材料间实际上都存在这逻辑关系。而材料和动作却没有办法将逻辑关系表示出来,需要借助语言将逻辑联系揭示出来,让学生的逻辑思路得以贯通。
教师在实际组织实践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让学何时能想想、做做、看看,通过实践动手,对知识进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问题导入,深化理解——论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舒小芳.数码设计.2017(11).
[2]基于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以“9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为例[J].王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 (21).
[3]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王建文.现代交际.201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