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数学课上,教师应采用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提升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96-01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解决。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数学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有效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性,开阔学生思维
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被动跟随教师来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而没有学習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静止的状态,无法实现思维水平的发展。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求知欲望出发进行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的时候,我为学生每人发了一张彩纸,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工匠的话,你想要建造什么呢?有的学生想要建造小房子。我让学生思考,小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组合起来的呢?学生说,是由三角形作为房顶,然后由正方形作为房间。还有的学生说,房子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里面有很多正方形的小窗户。我让学生在彩纸上绘制自己需要的图形,并且剪裁下来,进行拼装。学生为了能够构建精美的房子,认真绘制三角形、正方形,拼接出了自己理想的房子。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对于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多边形都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二、选择生活性问题,促进学生实践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距比较远,因此没能在学习中主动发展自己的思维,而是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率的时候,很多学生看到字母a、b、c就觉得非常困难,产生了消极心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掌握。我选用了“朝三暮四”故事的升级版,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数学原理:“同学们,朝三暮四的故事都听过吧,今天我们也来讲一讲猴子的故事。动物园中的猴子每天有三顿饭,第一天,早上吃3个香蕉,中午吃4个香蕉,晚上吃5个香蕉。第二天,早上吃5个香蕉,中午吃4个香蕉,晚上吃3个香蕉。那么猴子这两天的饮食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经过计算,发现这两天猴子吃香蕉的数量是一样的。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从猴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3+4+5=5+4+3,在加法中,数字的位置变化不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加法运算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感受数学变化性,促进思维创新
数学的解题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很多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就能够使用更加便捷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数学的变化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不断地变化中得到创新。
例如,在学习《泰山古树——计算器》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进行掌握,并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但是有的学生会由于输入错误,而导致整体结果错误,使学生重新进行计算。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变式,来对错误进行弥补呢?有一名学生在计算3449+1640的时候,不小心输错了,输成了3449+1600,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想要删除、重新进行计算。我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灵活对数字进行变换,可以将算式变成3449+1600+40,这样既不用重新修改,也能够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的时候,应灵活应用数字的特性,提高计算的灵活性,能够实现对数学原理的熟练应用。通过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变化性,能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对数学学习进行创新,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品质及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便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当为学生们适时的创设出良好的思维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将发现问题的机会与权力真正的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去创造、去探索、去发现。
参考文献:
[1]孙茂锦.小学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构建[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张自武.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摭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