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垃圾分类活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浮躁起来。这种现象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让我们逐渐遗忘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这就使得一些细小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可贵。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更要从细微的方面去引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创设垃圾分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正确地引导学生。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活动出发阐述如何正确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垃圾分类活动;小学生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
  美国作家萨克雷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就强调了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是优良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向师性和模仿能力比较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垃圾分类良好行为习惯时,应该以实际行动为主,知识理论为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垃圾分类活动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得到相应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加工再利用等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是现阶段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本,将垃圾分类投放、回收习惯的养成融入小学的育德教育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 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像是一张未曾沾染的白纸,可塑性较强。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社会公民,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现代垃圾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容易提高人类的发病率,垃圾分类管理成为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垃圾分类活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民众的价值观念。
  三、 垃圾分类活动的展开形式
  垃圾分类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动员大会。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例如: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活动)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宣传,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共建活动,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国家可以设置不同的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四类设置垃圾收集设施,为垃圾分类工作做铺垫。
  四、 提高小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标语牌、广播站、校园闭路电视、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宣传媒体,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学校还可以将垃圾分類处理、减量化的相关知识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知识培训中,利用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的宣讲、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等方式对节能环保、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知识的延伸,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活动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演讲、摄影、书法、征文、绘画等方式,不定时带领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大胆构思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为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献计献策。
  (二) 强化教师垃圾分类的渗透意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教学工作时,自己必须先建立起强烈的垃圾分类的渗透意识,寻找机遇,抓住垃圾分类教育的切入口。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统计和概括,并进行分类和归纳,找出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利用每一节课,适时地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进行垃圾分类。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浅水洼里的鱼》时,可以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以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关爱自然环境,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等情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 家校联合,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让学生在每一个环境中都能够自觉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学校内,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作出明确的指令和要求,让学生无论是在哪个生活环境中,都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学校也要精心设计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与垃圾桶的不同类型(例如:在班级内设计简单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并要求学生每天在清洁卫生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学生在走出校园,回到社区时,可以组织垃圾分类小组志愿者活动,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或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帮助社区公民进行垃圾分类。在家庭中可以设置简单的垃圾桶,方便学生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可回收垃圾送往回收站以及将垃圾变废为宝的乐趣,感受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将垃圾分类融入小学生道德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理念,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钰超.浅谈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2]丛蕾.基于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班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3]王兆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执行的困境及其应对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4]王赞.基于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研究[J].设计,2017(3):106-107.
  作者简介:
   甄亚军,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