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施教·以爱育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期,在小学教学中做好教育引导,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结合“以德施教·以爱育人”的基本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关爱每一名小学生,用自己的德育素养影响学生,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用爱去助力学生的成长。结合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以德施教;以爱育人;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德育素养是教师之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新闻中报道出一系列虐童教学案件之后,小学班主任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以爱育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在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可以结合以下几点,科学地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一、关爱每一名小学生
很多学生仍旧处于懵懂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他们对于世间的很多事物都不是非常了解,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关爱每一名学生,热爱他们,让他们在成长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从而积极主动地走进学校,与教师和同学融为一体。
正如曾经一位学者提出:“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师要先学会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表情,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积极地表现,然后以饱满的状态、平和的心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并将这一爱心传递下去,继而使整个班级都充满爱的氛围。
如,在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要知道学生的生日,并以每一周或者是每一个月为单位,帮助学生过生日。在这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爱,也能够让班级中充满爱的氛围。
二、尊重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
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到每一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特性,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优势,从而让每一名孩子在课堂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继而得到发展。同时,在教学引导中,教师还需要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灌输到教学当中,与学生保持和谐、美好、融洽的关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在小学教学除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渗透一些德育内容。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一个学生出游的情境引出: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班级组织春游活动。假设全班一共有60名小朋友参加,有10包糖果,那么平均需要几名小朋友分享一包糖果?
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除法相关的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分享的良好素养。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三、以身作则,德育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模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平时的授课中,还是在知识的讲解中,教师都起着榜样的作用,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小學教学中,教师具备良好的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一致的不断引导之下,起到榜样的作用。
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出尔反尔。答应学生的事情,就要及时完成,守住诚信这一关卡。如果答应学生在他们完成任务后会给予奖励,就要及时兑现诺言,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守信的假象。在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情况下,教学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显著提升。
四、宽严结合,张弛有度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小学阶段是其言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言行观念,并注重情感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在形成正确观念的同时,也懂得关爱同学,体贴长辈。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接受教师的观点,自觉引导学生并使其加以改正。在平时,教师也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并通过交流和引导,不断优化学生的素质。在宽严结合施教的过程中,完善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之下,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德育工作,尽力做到“以德施教,以爱育人”,在德育素养的引导中,用良好的品格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伟.德育为本,全面育人:浅谈德育与日常工作的关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4):85.
[2]秦美云.用爱育人润物无声: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心教育[J].新课程(上),2017(4).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