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的出台,是初中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中最普遍的研究方法。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引言
为能跟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落实十八大教育方针指导意见,就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生物课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初中生物实验部分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學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在核心素养教学方针指导下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教育成果的目标,能促进多元化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全方位配合,才能取得成果。核心素养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实验的流程,所以在实践中巩固加强了理论知识,同时有趣的实验能促使学生追求探索,增长求知欲和创新思维。生物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施,最后到得出结论、讨论结果,这是一套完整的课题解决方案,学生以后从事各项研究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展开工作的。所以从接触生物实验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从事研究或开展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在实验教学《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一课时,在实验前先为学生讲述了注意细则以及安全事项后便开始分组,让他们开始探究实验步骤。提出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带着问题我们开始实验。老师要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资料,并把难点归纳总结,指导各小组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究的习惯。最后由各小组总结实验结论。全班同学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样的课程既让学生尝试了提问和探索的乐趣,又启蒙了学生从小就有的“科研梦”,所以很有意义。
2.实验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呈现,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
生物学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往往会遇到老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模棱两可的局面。生物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验与观察的学科,有趣生动的实验演示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解决上面的问题,将课本上抽象难懂的概念,经过实验演示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穿插进去,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例如在进行《观察细胞结构》这一章节教学时,初步讲解细胞及其组成,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官认识所以感觉枯燥没有意思。但是当在显微镜下,经过观察,学生对细胞马上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对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也有了了解。所以说实验不光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了理论和概念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的观察方法。
3.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视角观察和探索问题,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生物实验教学客观地解释了生命的形成,以及生命现象和规律,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学会了用实践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解释生物学现象。经过这些锻炼,培养了学生提问的习惯,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是核心素养要求的基本内容。当然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次实验课程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渗入至每天的教学中,使生物实验课的价值最大化地体现。
4.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为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提高的平台
在备战中考的压力下,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教师也是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完成目标上没有花时间去研究。但在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推广以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对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因为如果只限于以提高成绩为目的,那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就很狭隘,很难开阔学生视野。比如生物核心素养教育推行以后,老师以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操作证明理论体系,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老师要引导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要改善以老师为主讲的教育模式,给学生多一点自由,让学生相互讨论与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生物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对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展开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课本知识展开,不仅要知道为什么,还要明白怎么做。在教材知识基础上,拓展新的问题,延伸课本中有关的探究实验,促使学生思考展开探究。
2.开展探究学堂,加强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国有一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对于科学,学生要掌握的不光是知识,还应包括过程和方法。他强调要积极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被动地“读”科学。生物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教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春天播种后,为了使苗早一点出土,农民会加盖一层薄膜,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农业生产中的现象。但是结合生物学中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怎样解释呢?学生马上就想到种子发芽的条件,通过覆盖薄膜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保证种子提早萌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边事感知生物学普遍存在的意义,而且学以致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驟,然后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只要完全拷贝老师的操作过程就行,这种形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布置学生积累相关的资料,通过提问和补充的形式做好实验方案。教师只需要对难点和安全细则仔细讲解,其他步骤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也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分组讨论、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最好结合情景教学,而问题又最好接近学生生活,借助生活中情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把学生带入生动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到《种子植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到大自然中去,和学生一起采集植物种子,并做好记录,比如植物名称、生活环境等。这样,学生直观了解了实物,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观察,锻炼了动手能力,调动了参与积极性,提高了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四、目前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实验课形式化、过程化
生物实验课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思考。由老师作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把老师的步骤完全拷贝。这样学生是学会了怎样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2.实验课不被重视
很多初中老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实验课。由于应试教育多年的影响,教师会简化实验原理和步骤,直接通过板书或PPT将内容灌输给学生。虽然介绍的过程详细准确,但有一点被忽视了,那就是生物课的许多概念和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不着、摸不到,没有直观感觉,所以学生可能为了应付考试能暂时记住,但很快就会忘光。而实践操作以后就会发现,学生不但对教学内容记忆更深刻,了解更透彻,还积累了实验操作的基本常识和安全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实验课是一定不能被忽视的。
3.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实验教学
虽然国家现在很重视对教育的投资,但有一些边远学校还是没有健全的实验设施,对于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也只能是老师对着课本讲,学生反复不断地背诵,掌握知识点。所以,对于这样的地区,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实验课程的推广还要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依靠手中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五、总结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实验教学,开启了探究性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需要学生反复记忆,不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而探究性课堂注重让学生自己设问,通过实践分析,做出解答。学生经过对实验过程的跟进和结果的分析研究,理清了课堂教学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探索求知的习惯。而教师需要在备课中预设引导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所以,提倡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教学目标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小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2]曹发君.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J]. 教育科学论坛,2018(28):39.
[3]朱德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8):118.
编辑 刘晓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2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