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连大学为培养学生基础课程的实践能力,其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学校非生物类本科生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通过精心筛选实验项目,严格管理和安排实验过程,细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课程建设和实践的全体教师在学生评教环节均获得了修课学生高度好评,各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得到了辽宁省和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
  关键词: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137-02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建设问题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师生关系的主要中介;同时,课程也是社会需求、科学知识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时代不断向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如何适应社会与时代,如何对大学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因而,坚持落实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现代人才的战略,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纷纷开设基础生命科学方面的课程。
  新世纪新时代的到来,为全面培养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将会大力吸引更多行业、学科领域杰出的人才参与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开发中来。在非生物类在校本科生中积极开设生物学相关课程,让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个全面充分的认识,进而了解生物学科前沿以及发展趋势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联系,积极开发学生在生物学领域的新思路,培养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同相关专业相结合,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生命科学揭示生命起源,探索生命的奥秘与本质,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生命学科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生命科学及其他学科在理论上和科学实验有交叉渗透。因此,培养非生物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实验技术成为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高校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而,考虑到种种因素,学校可以在已经开设“基础生命科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面向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积极开展“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向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普及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问题的探讨
  以学生为本是我校一直以来崇尚的教学理念,因而,基于广大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就接受过一定程度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生思维相差较大的现状,学校决定对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将所有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根据“科学性、基础性、代表性、趣味性、经济性”的原则,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筛选相应的实验项目,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潜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学校的实验课程管理部门要根據现阶段实验课程招收的学生实际人数以及实验室数量、实验经费等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安排。分析我校现状,对全校所有的学生开设这门实验课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实验课程筹备小组的教师一致认为,可以采取限制人数的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及个性特征择优录取,努力满足学生积极向上、认真好学的需求。
  三、问题的解决及其效果
  课程小组在研究了课题的解决方案之后,制定了详细的解决对策,根据以学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先验设计小组将每年定期招收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分为两个组。每组固定人数,并细化出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部分。总体的实验项目分为14个实验项目,其中文科生的实验项目占六个,理科生的实验项目占八个。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进行交叉设置。文科生,由于实验基础薄弱,所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流程和实验内容。理工科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强,业务专业水平较好,所以设置一些生物工程下游的项目内容。现在实验课程的设计上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所以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发挥其自身专业特长的机会。文科生可以多从事一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整理类的工作。理科生应当更着重于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运用上。课题内容在实验设计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生物的形态和结构部分、细胞组织部分、生理和生物化学部分、分子生物学部分。课程实验设计的原则应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并逐步深入和系统化地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实验筹备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化交流平台。
  随着“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日臻成熟,现阶段课程的开设已进入第9个年头,选课的学生人数已达1350人。基础生命科学实验的课程安排、实验设计、实验经费等的发展也日益完善,吸引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每学期选课系统开放,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很快超过预期人数,因而很多错失课程的学生常常很遗憾,并积极建议我们扩大招收规模。学校也在努力克服实验经费、实验室的限制等情况,积极努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然而,对于该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常常通过期末学生评教的结果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纵观历年的学生评教结果,我们发现全体任课教师在学生评教环节均获学生的高度好评,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可见该课程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
  “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小组的教师们对参加学习的学生常常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每个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认真客观评价,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真实反馈分析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问卷的内容大致包括:在非生物类专业学生中开设“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如何?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在哪里?为什么?你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如何?你对该门实验课程有何意见和建议?……从现阶段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一些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与掌握,对基础生命科学知识结构、知识面,甚至自己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等可能都具有潜在的影响。实验课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广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同时还具备科学性、代表性,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因而他们对实验课充满兴趣。然而现阶段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有待提高,可以指导学生多发挥自主性,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思索的思维方式等。这些都有待该门实验课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除此之外,本门实验课程根据教学情况还出版了校内教材,并大力计划与兄弟院校合作出版公开发行的、高质量的实验指导书。
  参考文献:
  [1]杨春梅.英国大学课程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1-4.
  [2]解丽芳,林宏辉.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教育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168-169+177.
  [3]孙毅.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101-103.
  [4]郑文涛.高等学校交叉学科建设——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2):41-45.
  [5]石秀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