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各项基本意识,并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非常有必要。高中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美术知识,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美术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理想的现象,这些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不利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究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已成为辅助课程,因此,高中教师对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重视,如果不是为了艺考的需要,教师基本上不会详细讲解。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都流于形式;第二,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难以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美术教学,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配备关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导致学生不重视对美术课堂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策略
1.重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观赏自然、认识生活以及一定的美术学习,并深地体会其中的美感。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就会对美产生正确的理解,同时,也会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当学生不具备审美意识时,即使看到五彩缤纷的画作,也不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难以理解。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傳授美术思想,让学生对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彩陶鲵鱼纹瓶》、木板年画《女十忙》以及《民居院落一角》等多幅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幅美术作品,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让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产生重要的认识,教师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原本比较抽象美术知识转化为更生动形象的美术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刻。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美术基础知识,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并通过特定的场景,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潜能,并有效提升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人间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了《武则天》的片段,并提出问题“武则天是哪个时代的人物?剧中那个时代的人物体型和服饰是什么样的?”学生经过片刻思考之后回答:“武则天是唐朝时代的人物,唐朝的特点是微胖、服饰颜色艳丽。”这可以充分地解释,为什么唐朝美人总是以“胖”的形象出现在画家的笔下,从而提升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3.将美术学习与创造相结合,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
大部分高中生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认为好的美术作品就是逼真的艺术作品,将生活中的现象呈现在画作中,其实并非这样,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内在美,在于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体验真实呈现在画作中,如果画家将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临摹在画作中,只能说明画家的绘画功底比较好,但是,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抽象艺术作品,促使学生扩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按照抽象艺术的风格进行临摹,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直接学习梵高笔下的自我,学生可能不能有效理解,不妨从梵高的生平经历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梵高自画像中对自我意识的表达,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当学生拥有足够的审美意识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也有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与创造性内容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春敏.启动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微[J].教育艺术,2017(02)
[2]孟贵.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5(10)
(慈溪市横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