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思考的天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即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只有找到自己的个性与1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点,才能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为此,我们要践行老子“无为”的思想,不做无用功,不该干的不干,该干的必须干。只有这样,懂得偷懒,给学生一片思考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关键词:1121课堂模式;思考;无为
“叮……”,清脆的铃声响起,一位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传授自己知识,课堂上很少有互动,课堂反倒成了老师的“个人独奏”——这是我所经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于我来说,很少有对知识汲取的渴望,而更多的是对独立思考的期盼;很少有前进的快乐,而更多的是被前进的痛苦。今天,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接触了学校1121高效课堂模式,积极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即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找到自己的个性与1121课堂模式的契合点,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1121高效课堂模式即1个目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个原则——先学后教,2种课型——自主课和展示课,1个载体——导学案,它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变教师单纯讲授为学生自学、生生探究与教师解惑相结合;变“个人奋战”为“协同作战”,这些转变都要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而要很好地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认为,作为教師可以退居二线,学会“偷懒”,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偷懒”不应是无所事事,而应像老子的“无为”思想那样,不做无用功,不该干的不干,该干的必须干。
“偷懒”是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睿智。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听到某些学生抱怨,知识点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一到做题,我就不会了呢?同样,有时我们也会发现,课堂上,大家都理解了,但是,在运用时会遇到很大困难。究其原因,可以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加以理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很多时候,我们讲的太多,而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我们传授的知识更多地停留在感知层面,至于这个知识点如何运用以及学生们理解得怎么样,我们却很少关注,所以,必须让学生们自己学会思考。
思考,到底思考什么?思考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什么?关于本课知识点,有哪些易混易错点,我该如何加以区分?本节课在本单元乃至本书中的地位是什么?结合习题,思考可能会以什么形式考察本知识点?……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作观察者,观察每一个学生如何思考,某些学生在理解上面有哪些障碍;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达到“愤”与“诽”的程度时,作为教师,要做解惑者,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内化知识,进而灵活运用知识。
矛盾既对立统一,“偷懒”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不偷懒,否则,“偷懒”真会变成偷懒。不偷懒表现在平时,平时勤备课:首先,备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相关的素材,比如,《经济生活》中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可以纵观全书加以整合;其次,备学生,备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教育背景等,比如,《哲学生活》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部分内容,在之前的《政治生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略讲甚至不讲;最后,备教法,结合本课内容,通盘考虑适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哲学生活》中关于“矛盾”含义这一知识点,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知识点的传授以教师举例讲解为主;而关于其后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因为比较容易理解,可以采取学生自行举例或自学的方式加以处理。此外,备课的时候,不再要预设教学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当事先创设好的教学环节受阻时,如何当堂生成知识?对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作为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而这一准备离不开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在学习本框内容时,我会有哪些疑问与思考,并针对这些疑问,我该如何巧妙解决?针对某一知识点,是否可以有多种理解,那究竟哪种理解才是可行的?……对于教材内容要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刘艳萍,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