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化学已经不再是理工类学生必选科目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素养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化学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学习观。文章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现状,提出高中化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分析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具体的提升措施,为后续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新课标下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结合化学学科的实际内容,可以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五个方面: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项内容是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基本内容,五个方面虽各有侧重,却相辅相成,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吸引力的关键。
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围绕着化学五项核心素养内容,切实转变教学思路,做好教学方法的调整,形成以学生为主的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二、 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属于传统的理工科,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从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化学知识内容的印象基本可以概括为:化学知识内容繁多、化学方程式难以记忆、化学内容与生活关联性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阐述:
(一) 化学学科教学仍为传统化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繁多,需要大量的记忆,为了更好地满足高考的考试需要,教师更喜欢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大量化学知识内容打包传递给学生,学生化学成绩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记忆能力有关系,学生记忆能力好,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则成绩下降或不稳定,至于学生理解了多少,学生对化学学科理念和思维的形成则弱化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对学科认识失去兴趣。突出表现为课堂听课不认真、化学学科成绩波动较大、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生还误认为化学学科“课上刷题+课下背诵化学方程式、化学概念内容”即可,不需要过多学习。此外,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有些教师仅仅停留于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内容和过程,而真正的化学实验操作却很少。突出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化学实验内容转为理论内容,用识记化学实验内容代替化学实验操作,结果是学生在化学理论方面很强,在化学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却很弱,难以激发起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 化学学科教学缺少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比较强,相关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并不密切,由此造成了学生与学科之间的隔膜,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理解能力有限。部分教师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和尝试生活化教学策略,将化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但限于高中特殊的教学环境和高考的压力,教师并不能为生活化教学探索腾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甚至有的学生自身也认为生活化教学策略无助于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愿参与到生活化教学当中。因此,目前化学生活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化学学科教师基于自身对化学内容的理解,对化学生活化进行探索和实践,还没有形成从学校层面推进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局面。
三、 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 依托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师应进一步去强化学生对化学的认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化学基本知识自然而然应用到化学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实验设置较多,每一项实验都是对教材理论内容的探究和总结,结合化学实验安排,落实好化学教学工作,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具体来说,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时,应在实验前就明确实验目标和实验过程,让学生熟练化学实验操作流程,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过程和意义;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边动手边记录的习惯,将自己所学内容与实验过程联系起来,认真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将化学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相结合。如《钠与水反应》实验教学时,教师在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教师在具体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实验理论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等现象完整记录,并分析试验现象的原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否与理论相同,如果不同,问题出现在哪里?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整理出解决措施,重新做实验,得出正确的化学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边实践边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 构筑思维导图,降低知识记忆难度
高中化学知识点比较繁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实验难度较高,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和原理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更多死记硬背相关内容,学习效率低,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思维导图等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寻找规律,降低化学知识盲目记忆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繁杂的化学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形成体系,降低死记硬背的“工程量”。如高中《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就比较多,以金属钠为例,就有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钠的化合物等内容,内容多而且比较杂,既有化学方程式,也有化学实验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对思维导图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化学知识点的记忆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逻辑,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化学符号抽象,许多化学元素、化合物与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大,特别是实验运用到的仪器和化学物质,学生在生活中难以见到,学习情景陌生,提高了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化学实验等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化抽象陌生为形象具体,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理论、动态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动态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到化学实验等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中化学中通常会涉及非常多的催化剂,如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铁触媒等,教学中涉及催化剂基本是以加快反应速度一笔带过,教师可以将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到催化剂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催化剂的认识,这样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注意催化剂等的知识。
四、 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魅力,依托化学实验实践操作、思维导图降低理论记忆难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杰.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9-30.
[2]杨斌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7(10):68-69.
[3]贺宏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5-146.
[4]李素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96-97.
[5]邵青春.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8(7):122-123.
作者简介:陈文段,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