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至关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方法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十分有效。作为教师,在新课标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来获得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基本特征;创设途径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科。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会有想要学习的动力,思考问题的思维才会有确定的方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创设一些接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数学问题情境一般有如下特征:
1.情境性
“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境”是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发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启发性
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及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4.趣味性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结论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问题的解决形成合适的思维意向。
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遇到的问题
1.问题情境创设脱离生活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问题设置脱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生活结合,知识得不到巩固,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问题情境创设毫无意义。
2.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所掌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单一,没有办法综合多种情境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也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这就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性。问题情境创设有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实践化问题情境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创设等多种模式,教师不能掌握多种模式,只能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教师对问题创设的趣味性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性设立问题,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课堂效率不高。比如,在讲方程时,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方程,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抵触新的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1.從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积极思维的重要动机因素。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小学生对万物都抱有好奇心,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在给学生教授“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整合并梳理关系,并且课后让大家自己动手制作日历。让大家通过亲自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力。
2.通过引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故事引用式”教学来有效创设问题的情境。因为,一些故事和典故,在某种程度上会反映出数学问题的本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体积与体积单位”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并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学生们通过直观感受、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很快就明白了石子占有了原来瓶子里的空间,水被挤出来的道理。这时带学生进入本节课体积的学习,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3.通过引入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自己是主角的心理,让学生很快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复式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模拟坐校车。校车来了,在第一站上来2位同学,到第二站又上来5位学生,这样又进行了三次,分别上来4位、7位、5位学生,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现在车上总共有多少位学生?算式自然而然就出来了:2+5+4+7+5=23。这样,课堂的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使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4.通过进行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游戏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加开放与积极,而且还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的融洽和幽默。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和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一些圆形的纸片,把圆形纸片任意折起来,将折痕用彩笔画出来,让学生找出每张纸片上折痕的特点,进行小组交流。这样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学习到圆的特点。
5.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效问题情境教学。因为学生都喜欢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氛围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小学生情绪的好坏是能直接影响学生当时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够了解,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问题情境,学生就不会拥有特别高的情绪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完全的激发,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关系。
6.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创设问题情境
因为,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大部分新知识点都和之前的基础知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知识前必须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会把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发掘出来,进而使学生爱上数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精心创设,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才能,能使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24)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8810.htm